招生与培养: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理念与创新
本文关键词:招生与培养: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理念与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自主招生 人才培养 因材施招 寓教于招 清华大学
【摘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招生则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传统的"一元式"高考招生录取体制下,大学招生面对的是"分数",而不是"学生",这导致大学无法按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选拔,也就无法关注招生和培养的关系。2003年底,自主招生制度开始试点推行,给予了大学一定的招生自主权,这使得大学开始关注招生与选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开始关注招生与培养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清华大学多年自主招生的探索和实践为例,介绍其"因材施招、寓教于招"的自主招生理念,并以此探讨招生和培养之间互促并进的关系。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
【分类号】:G647.32
【正文快照】: 2003年底,为破解高考“一考定终身”难题,教育部在22所大学开始推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以“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其后,开展自主招生试点的大学不断增加,参与自主招生的人数更是大幅增长,使得自主招生逐渐成为高考招录制度的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荀振芳;汪庆华;;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场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各行为主体的影响分析及未来展望[J];高教探索;2014年06期
2 侯佳伟;;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入学后与普考生的对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3 涂丹;吴根洲;;重点高校入学机会城乡不公原因析论[J];教育与考试;2012年04期
4 银丽丽;;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考试;2013年07期
5 吕慈仙;乐传永;;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分析——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6 王沙沙;;教育公平视野下自主招生对农村考生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年01期
7 鲍威;;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成效分析: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9期
8 陈沛;赵永东;;高校自主招生:困境探究与使命重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尹银;周俊山;陆俊杰;;谁更可能被自主招生录取——兼论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多元评价指标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10 何方;;高校分层、自主招生与社会分化[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娜;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毕建敏;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与大学精英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韩良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涂丹;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联考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王瑞雪;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制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4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17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