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考察及启示——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
本文选题:香港 切入点:应用型大学 出处:《高教探索》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香港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香港高等教育近20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因素之一。香港理工大学是一所定位于培养能干的专才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的应用型大学,在香港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适用人才与全人教育结合的培养目标、与大学发展目标一致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完善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可以为内地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Abstract]: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Hong Kong's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Hong Kong's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s an applied university that aims to cultivate capable professionals and responsible social citizen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t is suitable for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alents and whole-person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ist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bjectives of the university. The perfect quality assurance and supervision system can provid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the mainland.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管委会;
【分类号】: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广勇;;追问“应用型大学”[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程惠丽;;应用型大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郭晶;香港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回归后的发展建议[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4 吴;《香港高等教育》一书即将出版[J];高教探索;1988年03期
5 谢仁业;充满活力的香港高等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8期
6 祝宗泰;香港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年01期
7 刘鸣晨;香港回归后广西与香港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J];广西高教研究;1997年04期
8 吴福光;香港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J];高教探索;1991年02期
9 邬大光;回顾与展望:九十年代香港高等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10 吴福光;;“香港高等教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学术报告会在我校举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德利;尤波;于平;范宇红;;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沈苑;;创新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正;姜同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结构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杰臣;;试论独立学院三位一体的“33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教学特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9 王小岗;乐进发;邱战洪;;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3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4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见习基地培育适销对路人才[N];辽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蔚如;热情参与 积极行动[N];新清华;2010年
7 ;创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担当民族艺术事业教育重任[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宁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天使展翅翱翔[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东华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N];中国纺织报;2009年
10 王 晖;招生工作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人注目[N];河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4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捷;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青;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及发展对策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56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