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18:14
  通识教育是旨在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人类文明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人格素养的培养,培养人的主体性和实现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促进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公民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通识教育概念、特征及其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各高校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实施策略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和实施从理念、结构、制度、师资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运作的机制;破解了阻滞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发展在理念、制度、利益和实践层面的各相关因素;在对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进行充分论证后,运用变革管理中的麦肯锡7S模型构建了一个由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ision)、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技能(skill)、风格(style)共同组合而成的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多维的改革策略模型。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与本研究的创新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通识教育概述
    2.1 通识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2.1.1 通识教育的概念
        2.1.2 通识教育的特征
    2.2 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及其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2.2.1 专业教育
        2.2.2 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第3章 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实施策略
    3.1 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实施策略
        3.1.1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近年的改革与实施策略
        3.1.2 日本高校通识教育近年的改革与实施策略
        3.1.3 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近年的改革与实施策略
        3.1.4 香港高校通识教育近年的改革与实施策略
        3.1.5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近年的改革与实施策略
    3.2 国内外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与实施策略的启示
        3.2.1 清晰的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
        3.2.2 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和有效配置
        3.2.3 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3.2.4 完整科学的课程规划和高质量的通识教学
        3.2.5 各种保证通识教育有序、顺畅、高效运行的配套制度
第4章 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现状分析——以南昌某大学为例
    4.1 南昌某大学通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通识教育现状
        4.1.2 存在的问题
    4.2 南昌某大学通识教育运行不畅的阻滞因素分析
        4.2.1 理念层面
        4.2.2 制度层面
        4.2.3 利益层面
        4.2.4 实践层面
第5章 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策略——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研究
    5.1 江西省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5.1.1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1.2 大学教育的本然属性
        5.1.3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5.1.4 江西省“中部崛起”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识人才”
    5.2 江西省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
        5.2.1 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2.2 生理心理学基础:斯佩里(Roger Sperry)的“双势理论”
        5.2.3 社会学基础:社会适应论
        5.2.4 教育学基础:终身教育理论
        5.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5.3 变革管理与麦肯锡7S模型解析
        5.3.1 变革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5.3.2 变革管理的要素分析——麦肯锡7S模型
    5.4 江西省普通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具体策略——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研究
        5.4.1 培育全校师生认同的共同价值观
        5.4.2 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
        5.4.3 优化组织结构,设立独立运作的通识教育中心
        5.4.4 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有效的通识教育制度
        5.4.5 配备最优秀的通识教育管理和教学人才
        5.4.6 运用先进、高效的通识教育管理和教学技能
        5.4.7 强调“人本”和“民主”的管理风格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湾大学院校通识教育现况:对于评鉴报告的初步观察[J]. 黄俊杰.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04)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革新[J]. 孔令帅.  复旦教育论坛. 2006(04)
[3]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J]. 李曼丽.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03)
[4]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 陈向明.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3)
[5]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J]. 陈小红.  复旦教育论坛. 2006(01)
[6]创新政府高学历人才的管理机制[J]. 程样国,易丽丽.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5)
[7]浅谈中国通识教育之争[J]. 王春春.  医学教育探索. 2003(04)
[8]中国台湾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探析[J]. 冯增俊.  比较教育研究. 2003(12)
[9]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误区[J]. 陈媛.  复旦教育论坛. 2003(06)
[10]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 张寿松.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0)



本文编号:3308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08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