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既要关注高校今天的建设,更要关注明天的发展,寻求高校的后发优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WTO后对WTO协议中有关教育条款逐步兑现以及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高校正面临来自国内及国外其他高校日益激烈的竞争,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作为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都算起步较早的民办高校民办SJ学院,依托长三角的地域优势、发达的经济优势、优秀的教师资源、创新的办学理念成为江苏省内民办高校中的先驱者,如何提升民办SJ学院现有的竞争优势、寻求后发优势、争夺更多的高校资源、在未来残酷的激烈竞争中存活下去?这是值得重视与深思的问题。本文旨在借助众多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及大学竞争力理论的指导,在众多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业内众多权威高校排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适合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几轮德尔菲法,借助专家意见与评分,完善和合理化所构建的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设置权重,最后利用调查问卷对民办SJ学院的竞争力进行测评、汇总、统计、分析,运用综合模糊分析方法量化出SJ学院的竞争力。针对调查问卷结果与民办SJ学院实际情况,提出民办SJ学院竞争力提升策略:1)树立战略意识,推进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2)以市场为导向,重视教学改革,提升办学的档次3)加大经费投入,配套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的能力改革4)人事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的水平5)加强对外交流,放眼国际合作,拓宽发展新渠道6)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院软实力。
【关键词】:民办SJ学院 竞争力评价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提升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0-11
- 1.2.1 研究的思路10
- 1.2.2 研究的方法10-11
- 1.3 技术路线图11-12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12-14
- 1.4.1 本文创新点12
- 1.4.2 本文不足12-14
- 第二章 理论综述14-22
- 2.1 竞争力的内涵14
- 2.2 企业竞争力理论渊源14
- 2.3 国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14-17
- 2.3.1 国外企业竞争力研究概况15-16
- 2.3.2 国外企业竞争力研究简评16-17
- 2.4 国内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17-19
- 2.4.1 国内企业竞争力研究概况17-18
- 2.4.2 国内企业竞争力研究简评18-19
- 2.5 大学竞争力研究综述19-21
- 2.5.1 大学竞争力内涵19-20
- 2.5.2 大学竞争力的影响因素20
- 2.5.3 增强大学竞争力的意义20-21
- 2.6 企业竞争力理论在大学的运用21-22
- 第三章 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2-34
- 3.1 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依据22
- 3.2 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22-24
- 3.3 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发放过程24-26
- 3.3.1 第一轮调查问卷发放24-25
- 3.3.2 第二轮调查问卷发放25-26
- 3.4 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权重设置26-28
- 3.5 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28-34
- 3.5.1 资源的整合利用28-30
- 3.5.2 能力的提升运用30-34
- 第四章 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34-42
- 4.1 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问卷及问卷的发放过程34-35
- 4.2 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及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5-42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35
- 4.2.2 民办SJ学院竞争力的模糊现象35
- 4.2.3 民办SJ学院竞争力的模糊评价模型35-36
- 4.2.4 民办SJ学院竞争力的评价36-38
- 4.2.5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8-42
- 第五章 民办SJ学院竞争力的提升策略42-48
- 5.1 树立战略意识,推进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42-43
- 5.2 以市场为导向,重视教学改革,提升办学的档次43
- 5.3 加大经费投入,配套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的能力43-44
- 5.4 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的水平44-45
- 5.5 加强对外交流,放眼国际合作,拓宽发展新渠道45
- 5.6 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院软实力45-48
- 第六章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58
- 附录A: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分析“德尔菲法”调查问卷(第一轮)52-54
- 附录B: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分析“德尔菲法”调查问卷(第二轮)54-56
- 附录C: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调查问卷56-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丽红;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06期
2 贾杰华,李伟;国有企业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刘艳玲;浅谈核心竞争力[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李平;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陈德宁;区域竞争力理论的提出与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期
6 韩宏华,熊德平;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其培育[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夏智伦,李自如;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J];求索;2005年09期
8 王娜;;浅析统计在产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09年03期
9 陈波;;民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3期
10 韩伯棠,于丽娟;企业竞争力的多方位塑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颖达;;打造基于质量的企业核心竞争力[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肖光顺;;企业竞争力理论:历史演变、缺陷与探索[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弘;蒋成林;汪晗;;四川保险业综合竞争力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实务卷)[C];2011年
5 朱春奎;;国外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王聪;王肖蓉;;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廊坊市竞争力[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跃华;;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昆明城市竞争力[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马俊如;;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邓超;肖绍平;;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均衡[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秀;竞争力是企业和产业发展之本[N];中国建材报;2004年
2 程肖芬;深化产业竞争力研究[N];山西日报;2005年
3 王秉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竞争力的价值[N];中国经营报;2003年
5 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谁是北京最具竞争力的出版社[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4个经济特区城市 城市竞争力排名[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7 中国产经新闻报社 曾春光;科学构筑区域竞争力生长通道[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8 陶良虎 张道金;产业竞争力理论体系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记者 古隆媛;切实增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 吴吟;多角度研究煤炭企业竞争力的一次探索[N];中国煤炭报;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民办SJ学院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