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23:38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聘任制度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高校建设一支素质优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基本保证。通过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可以为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实地考察了3所中国高校(985高校1所、211高校1所和地方普通高校1所)和3所美国高校(名列美国大学综合排名前八位的私立研究型综合大学1所、私立文理学院1所和公立教学型大学1所),收集了有关教师聘任制度的文献资料,访谈了8位中国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校长或副校长,学院院长或副院长和系主任,教授或副教授)以及9位美国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校长或副校长,学院院长或副院长和系主任,教授或副教授);梳理和分析了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改革趋势;运用贝雷迪比较四步法,对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进行并置分析,从历史、政府、市场和学术四个纵向维度和聘任程序、聘任岗位设置以及聘后管理三个横向维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概念框架
第3章研究设计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48IV比较:比较研究的第二步是比较。主要是对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比较,贝雷迪认为,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对并置阶段形成的假设进行验证,对假设做出的结论就是最终的研究成果。图3.4贝雷迪比较教育研究模型资料来源:贝磊,梅森,鲍勃.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3.贝雷迪把“同时比较”分为两类:一是“平衡”比较;二是“阐释”比较。“平衡”比较是在多个研究对象之间做对称的比较,实际上是要求从一个国家获得的某一类信息都必须同从别的国家所获得的信息相匹配。如果难以做到这一点,就可以通过将不同研究对象的教育资料随意取来,采用“阐释”的观点进行比较,并对这些资料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美国终身教职与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思考[J]. 陈莉,张庆琳,徐谡.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14(02)
[2]“历史”与“逻辑”关系的两种表述[J]. 张践明,黄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3]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路径——从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J]. 孟倩,许晓东,林静. 比较教育研究. 2013(06)
[4]美国终身教授制度对我国教授分级制度的启示[J]. 熊爱玲,张涛.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3)
[5]依法治校视野下高校教师聘任制探析[J]. 杨越,刘军.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6]终身教职制度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J]. 陈菡. 继续教育研究. 2012(07)
[7]大学教师招聘“四问”[J]. 付八军. 高校教育管理. 2012(03)
[8]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与启示[J]. 赵志鲲. 高等理科教育. 2011(05)
[9]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 杨丽君. 江苏高教. 2011(03)
[10]全球化背景下学术职业流动与大学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思考[J]. 吴叶林,熊春荣. 煤炭高等教育. 2010(06)
博士论文
[1]比较教育认识论[D]. 王涛.西南大学 2014
[2]新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研究[D]. 杨毅.西南大学 2013
[3]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迁研究[D]. 肖兴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 王立.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 王英.河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对我国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启示[D]. 张晓娟.鲁东大学 2014
[2]美国终身教职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D]. 石涛.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比较研究[D]. 张丽.新疆大学 2012
[4]埃德蒙·金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分析范式研究[D]. 尚玉慧.河南大学 2011
[5]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 杨开洁.武汉理工大学 2010
[6]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历史与问题分析[D]. 胡庆庆.福建师范大学 2008
[7]中美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比较研究[D]. 崔春霞.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比较研究[D]. 王文兵.贵州大学 2008
[9]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 曹雯雯.湖南农业大学 2007
[10]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问题研究[D]. 张怡真.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0480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概念框架
第3章研究设计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48IV比较:比较研究的第二步是比较。主要是对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比较,贝雷迪认为,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对并置阶段形成的假设进行验证,对假设做出的结论就是最终的研究成果。图3.4贝雷迪比较教育研究模型资料来源:贝磊,梅森,鲍勃.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3.贝雷迪把“同时比较”分为两类:一是“平衡”比较;二是“阐释”比较。“平衡”比较是在多个研究对象之间做对称的比较,实际上是要求从一个国家获得的某一类信息都必须同从别的国家所获得的信息相匹配。如果难以做到这一点,就可以通过将不同研究对象的教育资料随意取来,采用“阐释”的观点进行比较,并对这些资料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美国终身教职与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思考[J]. 陈莉,张庆琳,徐谡.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14(02)
[2]“历史”与“逻辑”关系的两种表述[J]. 张践明,黄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3]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改革的路径——从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J]. 孟倩,许晓东,林静. 比较教育研究. 2013(06)
[4]美国终身教授制度对我国教授分级制度的启示[J]. 熊爱玲,张涛. 教育学术月刊. 2013(03)
[5]依法治校视野下高校教师聘任制探析[J]. 杨越,刘军.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6]终身教职制度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J]. 陈菡. 继续教育研究. 2012(07)
[7]大学教师招聘“四问”[J]. 付八军. 高校教育管理. 2012(03)
[8]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与启示[J]. 赵志鲲. 高等理科教育. 2011(05)
[9]美国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 杨丽君. 江苏高教. 2011(03)
[10]全球化背景下学术职业流动与大学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思考[J]. 吴叶林,熊春荣. 煤炭高等教育. 2010(06)
博士论文
[1]比较教育认识论[D]. 王涛.西南大学 2014
[2]新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研究[D]. 杨毅.西南大学 2013
[3]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迁研究[D]. 肖兴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 王立.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 王英.河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对我国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启示[D]. 张晓娟.鲁东大学 2014
[2]美国终身教职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启示[D]. 石涛.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比较研究[D]. 张丽.新疆大学 2012
[4]埃德蒙·金文化相对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分析范式研究[D]. 尚玉慧.河南大学 2011
[5]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D]. 杨开洁.武汉理工大学 2010
[6]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历史与问题分析[D]. 胡庆庆.福建师范大学 2008
[7]中美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比较研究[D]. 崔春霞.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比较研究[D]. 王文兵.贵州大学 2008
[9]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 曹雯雯.湖南农业大学 2007
[10]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问题研究[D]. 张怡真.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0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1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