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
发布时间:2021-11-25 17:14
思想政治工作中总是会遇到阻力,这种阻力的来源很多,目前在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阻力源是学生的逆反心理。 目前,学术界对于逆反心理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系统、深入采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并不多。本文将从思想的层面,按照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展开理论的探讨,并提出对这种逆反心理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协调来加以预防、调适和疏导。 本文的出发点是笔者给“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定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是思想关系中的思想关系受动者和受动思想拒绝与思想关系发动者的发动思想产生思想互动或者是选择与思想关系发动者产生冲突型思想互动关系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的总和。依据逆反心理的现实表现对其进行了理论概括和逻辑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三种属性:思想属性、思想互动中的被动属性、不定型属性。 本文结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展开了具体的讨论,总结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六个特点:逆反心理的否定放大性凸现,思想性比较突出,效应性比较显著,感染性比较明...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1 、 有利于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阻力源
2 、 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学中对逆反心理的研究
3 、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二) 研究现状
1 、 研究成果
2 、 现有的学术观点
3 、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研究方法
1 、 哲学方法
2 、 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
3 、 调查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
一、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一)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概念
1 、 逆反心理的定义
2 、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定义
(二)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现实表现
1 、 客观性与表现性
2 、 消极性与冲突性
3 、 普遍性与边界性
(三)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属性
1 、 思想属性
2 、 思想互动当中的被动属性
3 、 不定型属性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状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类型及其表现
1 、 超限逆反心理
2 、 信度逆反心理
3 、 禁果逆反心理
4 、 自主逆反心理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特点
1 、 否定放大性凸现
2 、 思想性比较突出
3 、 效应性比较显著
4 、 感染性比较明显
5 、 理性调节性重要
6 、 外化性层次较低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关系发动者和发动思想方面的原因
1 、 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方法和水平以及工作力度不到位
2 、 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效果反馈比较薄弱
3 、 “两课”的课程具体设置方式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4 、 专职政工人员的具体身份、地位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原因
1 、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大环境给部分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 、 思想政治工作亚环境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推波助澜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主体的原因
1 、 逆反主体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个人原因
2 、 逆反主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挫折感体验是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影响
(一) 对本人的影响
1 、 正面影响--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
2 、 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成才
3 、 负面影响--有可能成为敌对意识形态占领青年思想阵地的依托
(二) 对同学的影响
1 、 正面影响--能够加强部分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2 、 负面影响--容易形成和主流文化冲突的亚文化环境和非正式组织
(三)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1 、 负面影响--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很大的阻力
2 、 正面影响--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进步
五、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逆反心理的综合协调
(一) 从思想关系发动者入手构建针对逆反心理的工作系统
1 、 正确对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
2 、 建立有效的决策、协调、反馈机制
3 、 协调各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4 、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艺术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结合度
(二) 从环境入手尽量消除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利的环境因素
1 、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宏观大环境当中的问题
2 、 激发大学生投身大环境的建设
3 、 重视微观亚环境的建设
(三) 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开辟逆反心理的预防、调适、疏导渠道
1 、 建立对大学生思想进行疏导的反馈机制
2 、 降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
3 、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诱导
4 、 及时应对出现的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J]. 张建平,宋燕萍,翟宁.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2]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J]. 张红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3]大学生逆反心理浅析[J]. 程连珍,张静. 中国电力教育. 2002(04)
[4]新形势下如何看待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J]. 李剑峰,蔡莹,任中夏.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5]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J]. 刘中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
[6]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探讨[J]. 刘春元,裴桂清.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04)
[7]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J]. 刘洪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8]试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 谭志茂. 咸宁师专学报. 2000(05)
[9]论德育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与疏导[J]. 丁连信. 山东教育科研. 2000(04)
[10]浅析德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 琚移风.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518576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意义
1 、 有利于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阻力源
2 、 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学中对逆反心理的研究
3 、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二) 研究现状
1 、 研究成果
2 、 现有的学术观点
3 、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研究方法
1 、 哲学方法
2 、 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
3 、 调查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方法
一、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一)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概念
1 、 逆反心理的定义
2 、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定义
(二)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现实表现
1 、 客观性与表现性
2 、 消极性与冲突性
3 、 普遍性与边界性
(三) 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心理的属性
1 、 思想属性
2 、 思想互动当中的被动属性
3 、 不定型属性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状况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类型及其表现
1 、 超限逆反心理
2 、 信度逆反心理
3 、 禁果逆反心理
4 、 自主逆反心理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特点
1 、 否定放大性凸现
2 、 思想性比较突出
3 、 效应性比较显著
4 、 感染性比较明显
5 、 理性调节性重要
6 、 外化性层次较低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关系发动者和发动思想方面的原因
1 、 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方法和水平以及工作力度不到位
2 、 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效果反馈比较薄弱
3 、 “两课”的课程具体设置方式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4 、 专职政工人员的具体身份、地位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原因
1 、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大环境给部分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 、 思想政治工作亚环境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推波助澜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逆反主体的原因
1 、 逆反主体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个人原因
2 、 逆反主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挫折感体验是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的影响
(一) 对本人的影响
1 、 正面影响--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
2 、 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成才
3 、 负面影响--有可能成为敌对意识形态占领青年思想阵地的依托
(二) 对同学的影响
1 、 正面影响--能够加强部分大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2 、 负面影响--容易形成和主流文化冲突的亚文化环境和非正式组织
(三)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1 、 负面影响--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很大的阻力
2 、 正面影响--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进步
五、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逆反心理的综合协调
(一) 从思想关系发动者入手构建针对逆反心理的工作系统
1 、 正确对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
2 、 建立有效的决策、协调、反馈机制
3 、 协调各种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4 、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艺术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结合度
(二) 从环境入手尽量消除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利的环境因素
1 、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宏观大环境当中的问题
2 、 激发大学生投身大环境的建设
3 、 重视微观亚环境的建设
(三) 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开辟逆反心理的预防、调适、疏导渠道
1 、 建立对大学生思想进行疏导的反馈机制
2 、 降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
3 、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诱导
4 、 及时应对出现的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J]. 张建平,宋燕萍,翟宁.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2]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J]. 张红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3]大学生逆反心理浅析[J]. 程连珍,张静. 中国电力教育. 2002(04)
[4]新形势下如何看待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J]. 李剑峰,蔡莹,任中夏.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5]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调适[J]. 刘中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
[6]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探讨[J]. 刘春元,裴桂清.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04)
[7]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J]. 刘洪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
[8]试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 谭志茂. 咸宁师专学报. 2000(05)
[9]论德育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与疏导[J]. 丁连信. 山东教育科研. 2000(04)
[10]浅析德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 琚移风.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3518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1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