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6 11:03
现今,大学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已由社会的边缘机构走向经济社会的轴心,在区域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创新辐射作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又对大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大学要真正担负起知识创新主力军、技术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其知识溢出能力,改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的现状,就需深入改革,探寻一种新的发展范式。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异军突起及其创造的“硅谷”神话和“128”公路传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空间。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全新的、集成的大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它的兴起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论文基于以上背景,结合管理学、高等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比较分析法、知识图谱法、多元统计分析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对创业型大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文首先从大学职能的历史嬗变出发,阐述了大学职能不断演化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大学职能的拓展,大学逐步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企业、政府咨询,出售专利、创办衍生企业等创业活动,大学开始展现出创业的特色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种大学发展的新范式——创业型大学。文章分析了创业型大学兴起的内、外动因并...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摘要
2 创业型大学的兴起
2.1 大学职能的历史嬗变
2.1.1 中世纪大学及其教学职能
2.1.2 洪堡模式与研究型大学的诞生
2.1.3 威斯康星思想与社会服务使命的确立
2.1.4 大学职能的拓展与创业型大学的兴起
2.1.5 创业型大学的职能
2.2 创业型大学兴起的动因
2.2.1 院校外部的推动
2.2.2 院校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3 创业型大学的特征
2.3.1 美国两所典型的创业型大学
2.3.2 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2.3.3 创业型大学与其它类型大学的异同
3 中国大学创业能力的评价:以“985工程”大学为例
3.1 大学创业活动、创业能力与创业型大学
3.1.1 大学的创业活动
3.1.2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的内涵
3.1.3 创业、创业活动与创业型大学间的相互关系
3.2 大学创业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3.2.1 知识活动系统理论
3.2.2 作为知识活动组合体的大学
3.3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3.2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
3.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3.4.2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3.4.3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的评价结果
4 中国大学走向创业型大学的模式选择
4.1 “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理论
4.1.1 三螺旋模式的创立
4.1.2 三螺旋循环
4.1.3 三螺旋—场相互作用模型
4.2 创业型大学在三螺旋模式不同类型中的角色
4.2.1 大学推动类型中的角色——区域创新驱动器
4.2.2 政府拉动类型中的角色——区域创新辅助者
4.2.3 大公司引导类型中的角色——区域创新合作者
4.3 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模式探析
4.3.1 欧、美创业型大学的模式
4.3.2 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模式的基点
4.3.3 “政府政策引导下的‘产学研’结合”的宏观运行方式
4.3.4 “产学研”结合的创业型大学系统内部微观运行方式
4.3.5 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模式
5 创业型大学内部系统的构建
5.1 创业精神的培育——创业型大学知识传播系统的核心
5.1.1 大学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5.1.2 创业精神的培育
5.2 科研创新平台的组织再造——创业型大学知识创造系统的基点
5.2.1 传统的单学科实体实验室和科研机构
5.2.2 交叉学科的科研创新平台
5.2.3 课题牵引的跨学科虚拟研发组织
5.3 技术转移——创业型大学知识应用系统的主干
5.3.1 技术转移
5.3.2 我国技术转移中现存的问题
5.3.3 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及流程
5.3.4 提高创业型大学技术转移能力的主要措施
5.3.5 知识产权保护建设
6 创业型大学的管理保障机制
6.1 冲突管理机制——创业型大学良性运转的调节剂
6.1.1 冲突与冲突管理的涵义
6.1.2 创业型大学存在的主要冲突
6.1.3 创业型大学的冲突管理机制
6.2 风险管理机制——创业型大学高效运作的灵魂
6.2.1 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6.2.2 创业型大学存在的主要风险
6.2.3 创业型大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6.3 外围协作机制
6.3.1 政府——创业型大学知识溢出能力的提升拉动者
6.3.2 科研院所——创业型大学知识创新的战略伙伴
6.6.3 企业——创业型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助推器
结论与展望
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2 本文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彭绪梅,许振亮,刘元芳.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12)
[2]国外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探析:共词可视化视角[J]. 彭绪梅,许振亮,刘元芳,彭绪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6)
[3]建立创业型大学:印度的回应[J]. 阿莎·古达,徐小洲,黄艳霞. 教育发展研究. 2007(21)
[4]试论创新背景下的创业型大学建设[J]. 冒澄. 教育发展研究. 2007(21)
[5]美国研究型大学职能发展演变的经验[J]. 余雪莲. 比较教育研究. 2007(05)
[6]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J]. 刘则渊,陈悦. 管理学报. 2007(03)
[7]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 侯锡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2)
[8]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风险防范机制[J]. 许长青. 现代大学教育. 2007(02)
[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成功崛起——“创业型大学”战略的实施[J]. 燕凌,洪成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2)
[10]协同创新服务视角下的中国大学创新能力转移[J]. 李应博,周立,何建坤.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2)
博士论文
[1]创业社会胜任力结构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D]. 吴东晓.浙江大学 2005
[2]学校评估研究[D]. 乐毅.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D]. 林莉.大连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D]. 马志强.河南大学 2007
[2]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 孙浩.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6869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摘要
2 创业型大学的兴起
2.1 大学职能的历史嬗变
2.1.1 中世纪大学及其教学职能
2.1.2 洪堡模式与研究型大学的诞生
2.1.3 威斯康星思想与社会服务使命的确立
2.1.4 大学职能的拓展与创业型大学的兴起
2.1.5 创业型大学的职能
2.2 创业型大学兴起的动因
2.2.1 院校外部的推动
2.2.2 院校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3 创业型大学的特征
2.3.1 美国两所典型的创业型大学
2.3.2 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2.3.3 创业型大学与其它类型大学的异同
3 中国大学创业能力的评价:以“985工程”大学为例
3.1 大学创业活动、创业能力与创业型大学
3.1.1 大学的创业活动
3.1.2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的内涵
3.1.3 创业、创业活动与创业型大学间的相互关系
3.2 大学创业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3.2.1 知识活动系统理论
3.2.2 作为知识活动组合体的大学
3.3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3.2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
3.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3.4.2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3.4.3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的评价结果
4 中国大学走向创业型大学的模式选择
4.1 “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理论
4.1.1 三螺旋模式的创立
4.1.2 三螺旋循环
4.1.3 三螺旋—场相互作用模型
4.2 创业型大学在三螺旋模式不同类型中的角色
4.2.1 大学推动类型中的角色——区域创新驱动器
4.2.2 政府拉动类型中的角色——区域创新辅助者
4.2.3 大公司引导类型中的角色——区域创新合作者
4.3 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模式探析
4.3.1 欧、美创业型大学的模式
4.3.2 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模式的基点
4.3.3 “政府政策引导下的‘产学研’结合”的宏观运行方式
4.3.4 “产学研”结合的创业型大学系统内部微观运行方式
4.3.5 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模式
5 创业型大学内部系统的构建
5.1 创业精神的培育——创业型大学知识传播系统的核心
5.1.1 大学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
5.1.2 创业精神的培育
5.2 科研创新平台的组织再造——创业型大学知识创造系统的基点
5.2.1 传统的单学科实体实验室和科研机构
5.2.2 交叉学科的科研创新平台
5.2.3 课题牵引的跨学科虚拟研发组织
5.3 技术转移——创业型大学知识应用系统的主干
5.3.1 技术转移
5.3.2 我国技术转移中现存的问题
5.3.3 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及流程
5.3.4 提高创业型大学技术转移能力的主要措施
5.3.5 知识产权保护建设
6 创业型大学的管理保障机制
6.1 冲突管理机制——创业型大学良性运转的调节剂
6.1.1 冲突与冲突管理的涵义
6.1.2 创业型大学存在的主要冲突
6.1.3 创业型大学的冲突管理机制
6.2 风险管理机制——创业型大学高效运作的灵魂
6.2.1 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6.2.2 创业型大学存在的主要风险
6.2.3 创业型大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6.3 外围协作机制
6.3.1 政府——创业型大学知识溢出能力的提升拉动者
6.3.2 科研院所——创业型大学知识创新的战略伙伴
6.6.3 企业——创业型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助推器
结论与展望
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2 本文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彭绪梅,许振亮,刘元芳.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12)
[2]国外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探析:共词可视化视角[J]. 彭绪梅,许振亮,刘元芳,彭绪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06)
[3]建立创业型大学:印度的回应[J]. 阿莎·古达,徐小洲,黄艳霞. 教育发展研究. 2007(21)
[4]试论创新背景下的创业型大学建设[J]. 冒澄. 教育发展研究. 2007(21)
[5]美国研究型大学职能发展演变的经验[J]. 余雪莲. 比较教育研究. 2007(05)
[6]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J]. 刘则渊,陈悦. 管理学报. 2007(03)
[7]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 侯锡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2)
[8]论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风险防范机制[J]. 许长青. 现代大学教育. 2007(02)
[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成功崛起——“创业型大学”战略的实施[J]. 燕凌,洪成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2)
[10]协同创新服务视角下的中国大学创新能力转移[J]. 李应博,周立,何建坤. 中国科技论坛. 2007(02)
博士论文
[1]创业社会胜任力结构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D]. 吴东晓.浙江大学 2005
[2]学校评估研究[D]. 乐毅.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D]. 林莉.大连理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和发展[D]. 马志强.河南大学 2007
[2]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 孙浩.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6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68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