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4 21:59
生命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均衡发展,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等方面,是一项全人教育。而高校生命教育则是在对大学生传授生命生理过程、发展知识的同时,强化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重视、珍惜自身、他人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滋生和培育出大学生对一切生命的深切关爱,从而获得人格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切实有效地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缘由与现实缘由,揭示出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指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应当而且必须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时代特征的生命教育体系。 第二部分,论述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命尊严意识教育;生命抗争意识教育;生命和谐意识教育;生命责任意识教育等。 第三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行理性和客观的分析,揭示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四部分,设计和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路径。从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结合...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应用价值
1.创新之处
2.应用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缘由
(一)理论缘由: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1.创造性为自己而活的条件
2.实现生命价值的前提
3.自身幸福的保障
(二)现实缘由:时代特征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挑战
1.经济的全球化
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3.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4.信息渠道的个性化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命尊严意识教育
1.热爱生命
2.享受生命
3.呵护生命
4.敬畏生命
(二)生命抗挫意识教育
1.家庭生活困境的抗争
2.就业压力抗争
3.惰性抗争
4.身心疾病的抗争
(三)生命和谐意识教育
1.与自然和谐
2.与他人和谐
3.与身心和谐
4.与社会和谐
(四)生命责任意识教育
1.个人的责任
2.家庭的责任
3.社会的责任
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命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二)生命教育资源比较短缺
(三)生命教育课程比较缺失
(四)生命教育师资比较匮乏
(五)生命教育氛围比较淡薄
(六)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
四、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家庭生命教育
(二)深化学校生命教育
1.转变生命教育观念
2.科学设计生命教育课程
3.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6.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机制
7.营造生命关怀价值取向的校园文化
(三)普及社会生命教育
1.培植社会团体的生命教育理念
2.营造社会关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氛围
3.融合大学生生命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3108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应用价值
1.创新之处
2.应用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缘由
(一)理论缘由: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1.创造性为自己而活的条件
2.实现生命价值的前提
3.自身幸福的保障
(二)现实缘由:时代特征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挑战
1.经济的全球化
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3.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4.信息渠道的个性化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命尊严意识教育
1.热爱生命
2.享受生命
3.呵护生命
4.敬畏生命
(二)生命抗挫意识教育
1.家庭生活困境的抗争
2.就业压力抗争
3.惰性抗争
4.身心疾病的抗争
(三)生命和谐意识教育
1.与自然和谐
2.与他人和谐
3.与身心和谐
4.与社会和谐
(四)生命责任意识教育
1.个人的责任
2.家庭的责任
3.社会的责任
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命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二)生命教育资源比较短缺
(三)生命教育课程比较缺失
(四)生命教育师资比较匮乏
(五)生命教育氛围比较淡薄
(六)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日益增多
四、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家庭生命教育
(二)深化学校生命教育
1.转变生命教育观念
2.科学设计生命教育课程
3.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6.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机制
7.营造生命关怀价值取向的校园文化
(三)普及社会生命教育
1.培植社会团体的生命教育理念
2.营造社会关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氛围
3.融合大学生生命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43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74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