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22:12
本文关键词: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高校大学生概莫能外。在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打破了传统信息通讯模式,无论是从广度和深度上说,互联网都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方便快捷和复杂多变。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政治生活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承认还是不承认,,政治参与作为人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高校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获取政治信息,学习政治知识,表达政治意愿,甚至参与相应的政治活动。比起从前,高校大学生了解、认识、议论、参与政治已经不仅在广度和深度,而且在其积极性和实效性上都出现了质的飞跃。出于对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关心和关切,本文拟以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从高校大学生网络议政的内容、方式、特点、动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象。从内容方面说,当前昆明地区大学生集中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关系和国内政治两个方面。在国际政治关系方面,大学生关注最多的是中美、中日、中欧、中俄、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热点问题,国内政治方面关注最多的是国内的政治生活、国内的社会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国内的军事发展这些热点问题;从形式方面说,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主要通过政府网络论坛、民间网络论坛、微信、博客、网络QQ群、贴吧等方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方面讲,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政治参与便捷性增强、大学生对自身权益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团队性显现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私密性不断提升等;从参与的原因方面说,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关注越来越高、政府开明度的提高,管制更加依法和合理、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注重的成熟技术使用和用户的体验。但就民主政治参与本身的要求来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还存在不少问题来说,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有关部门三个层面。在分析了存在问题之后,本文从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角度提出规范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行为调查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D621.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7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2
- (一) 选题背景10-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二、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12-15
- (一)相关概念界定12-14
- (二)基础理论应用14-15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5-23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5-19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9-23
- (三)简要的评述23
-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23-25
- (一)主要内容23-24
- (二)研究方法24-25
-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25
- (一)创新之处25
- (二)不足之处25
- 六、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5-27
- (一)研究思路25-26
- (二)技术路线26-27
- 第一章 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涉足领域27-39
- 一、国际政治关系方面27-35
- (一)中美关系热点问题28-30
- (二)中日关系热点问题30-32
- (三)中欧关系热点问题32-34
- (四)中俄关系热点问题34
- (五)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热点问题34-35
- 二、国内时事政治方面35-39
- (一)国内政治生活热点问题35-36
- (二)国内社会稳定热点问题36-37
- (三)国内经济发展热点问题37-38
- (四)国内军事发展热点问题38-39
- 第二章 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39-44
- 一、政府网络论坛39-40
- 二、民间网络论坛40
- 三、微信、博客40-41
- 四、网络 QQ 群41
- 五、贴吧41-42
- 六、个人电子邮箱42
- 七、飞信42-44
- 第三章 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44-48
- 一、网络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较大便利44-45
- 二、大学生对自身权益关注程度不断提高45-46
-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团队性开始显现46-47
- 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私密性不断提升47-48
- 第四章 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因分析48-55
- 一、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的关注越来越高48-51
-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加48-49
-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49-51
- 二、政府有关部门的管制更加依法、合理51-52
- 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52-55
- (一)从互联网技术应用层面分析53
- (二)从用户体验层面上分析53-55
- 第五章 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55-62
- 一、大学生层面55-58
- (一)由于未得到有效回应,大学生易在网络参政中产生政治失落感55-56
- (二)由于未得到应有重视,大学生易在网络参政中产生政治冷漠感56-57
- (三)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大学生易在网络参政中产生认知和行为脱节57-58
- 二、高校层面58-60
- (一)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缺乏积极引导58-59
- (二)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缺乏合理监管59-60
- 三、政府层面60-62
- (一)政府提供的网络参与、监督平台不够完善60
- (二)政府网络平台缺乏实效性60-62
- 第六章 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对策建议62-68
- 一、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62-64
- (一)重视加强网络民主政治建设62
- (二)加速推进“电子政府”建设62-63
- (三)转变政府的网络角色定位63-64
- 二、基于高校层面的对策建议64-66
- (一)着力培育大学生独立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64-65
- (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65
- (三)促使家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65-66
- 三、基于大学生自身的对策建议66-68
- (一)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66
- (二)培养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观念66-67
- (三)增强自身对政治信息识别能力67
- (四)明确自身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义务67-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录70-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旗;;网络化政治参与的特点、双面效应及其应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结义;;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政府角色定位[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吴丽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网络道德[J];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11期
4 王芳;;断裂与整合:网络社会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嬗变及其应对[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黄岭峻,徐浩然;互联网与中国在校大学生政治意识关系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宋争辉;;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房正宏;;网络政治参与:内涵与价值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王冰;陈娜;;论当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9 张鸷远;;论当前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暴露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前沿;2009年12期
10 张啸尘;论网络技术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理论月刊;200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5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