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设置研究
本文关键词: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高职院校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设置研究
高职院校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设置研究
发布日期: 2012-04-30 发布:
2012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在课程计划的设置上要将手语翻译专业的未来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高度结构化的课程体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手语翻译专业 课程计划 设置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聋人2000多万,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聋人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聋人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宽。手语是聋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语言工具,是聋人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聋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如旅游、购物、就医、存钱取钱、邮寄物品、了解电视新闻等,如果没有手语翻译的参与那就无法实现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如普通中小学、大学没有手语翻译随堂翻译教师的教学,他们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要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如参加大会、观看演出、为社区服务、处理有关诉讼事宜,享有知情权等都需要手语翻译。
目前我国由于专业手语翻译人员的缺少,使聋人群体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创办手语翻译专业,不仅是聋人群体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只有中州大学一所学校开办手语翻译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从数量上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情况下,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特师教学区把开创手语翻译专业看成了一种使命和责任,经过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论证,我院定于2011年9月正式招收手语翻译专业学生。
课程计划包括专业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范围、知识能力与素质分解、课程计划进程表、专业核心课程说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课程学时分配比例等。课程计划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手语翻译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法。查阅国家及省教育厅对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的相关文献,参考以往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计划。
2.调查法。到省内及全国各兄弟院校调查了解与手语翻译相关专业的课程计划。调查了解各级残联、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以及聋人工厂等对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经验总结法。根据已有的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共同研究比较现有计划与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异同,制定手语翻译的课程计划。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计划的研究制定,探索培养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目标在于培养面向聋人群体服务,具有与手语翻译专业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手语翻译理论知识、手语翻译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聋人手语语法特征且能进行手语与汉语互译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研究内容
1.明确培养规格,确立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共性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体现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和质量等方面的共性要求,更要依据特师教学区的办学条件、手语翻译专业发展规划和培养对象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等,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大力拓展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同时,认真调查各相关行业对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研究手语翻译专业培养面向的就业和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出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手语翻译培养规格。
2.依托特殊教育课程计划,研制手语翻译课程计划。深入分析兄弟院校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计划和本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的应用性、时效性,从手语翻译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查找存在的问题,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优秀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聘请特殊教育专家和资深互译聋人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
3.处理好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计划的设置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原则,处理好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课程计划的设置既要遵循通识课“必需、够用”的原则,使学生能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工学结合”思想,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设置,单独设置实践课程,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手语翻译专业的要求,加强学生对聋人的了解,增强手语翻译能力,尽快适应手语翻译工作。
五、课题研究主要观点
1.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明确手语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来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评价。另外,要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高度结构化的课程体系。
2.通识类课程要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
通识类课程通过设置广博的、宽泛的基础知识课程,使学生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观念的过程中,掌握所学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科、专业拓展的底蕴,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3.专业课程要有针对性与适应性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课要符合手语翻译专业的基本要求,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养,主要介绍与手语翻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课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聘任资深互译聋人担任手语翻译专业学生相应学科和领域的导师,介绍与手语翻译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以及相关学科发展情况。
4.适当增加实践和实训环节
在课程计划中要适当增加见习、实习的课时,并加强实习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合作能力。建立手语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专业特色的形成;将学校招收聋人专业班、学校所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以及聋人聚集的福利企业做为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亚洲.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设想[J].中国特殊教育,2002(2).
[2]刘全礼.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3]王辉,方常春.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6).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启明
本文关键词: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2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19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