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的评价过程
[Abstract]:Inclusive education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ts purpose is to enable teachers and schools to meet the extensive and different needs of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obtain the most possible development suitable for themselves. The evalua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should be helpful for teachers to mak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lans for different students in the clas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o make them more inclusive. At the same time, inclusive education evaluation also requir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because they can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valuation process. In terms of implementation, many very useful evaluation methods can be implemented by teachers in inclusive schools themselves, but technically, they have yet to be improved through training.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6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汪建飞,许万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黄警钟;高校学生就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孔学军,徐志兵;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詹国祥,曹焕亚;论高职院校教师行为评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6 王富平;试论地方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夏成前;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李汉邦,马二军,周燕;质量认证与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蔡惠平;付钢;陈黎敏;;教学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10 王立君;运用齐次马尔可夫链分析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齐洪利;;关于职业院校实施等级考核的思考[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5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韩晓东;对我国高师体育院系综合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7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丽华;河南省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肖全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试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大海;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分析与智能评价系统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晓梅;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曹梅;网络学习的学习监控和学习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峥嵘;计算机辅助物理能力考核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侯江;职业高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问题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泽敏;王晓燕;;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教育评价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2 雨林;;部分国家的全纳教育实施政策[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3 刘昊;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对于推行全纳教育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4 黄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广全纳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5 田静,王凌;全纳教育:实施模式、策略和实践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6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7 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8 ;最新图书征订消息[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2期
9 ;全纳教育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2期
10 孙玉梅;;国际全纳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张布和;吉日木图;;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教育评价[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7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8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9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10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8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王涤;全纳教育思想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记者 刘小兵;残疾儿童大多就读特教学校违背教育公平思想[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7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17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