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之学分银行的构建模式——以慈溪为例

发布时间:2019-06-29 22:50
【摘要】:基于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视角,慈溪市在广义学习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在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的基础上,将学习与学分相关联,探索了区域性市民学分银行的实现方式和运作模式。学分银行所建构的学习成果积累与统计、学分认证与转换、学习鼓励与信用等体系,不仅突破了传统约束,而且在实际运作中,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并在技术手段的实现上取得了非常有价值的实验性成果。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Cixi City puts forward a development model of building a learning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in a broad sense. On the basis of providing learners with convenient, flexible and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conditions, it links learning with credit, and explores the realization and operation mode of regional citizen credit banks.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accumulation and statistics, credit cer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learning encouragement and credit system constructed by credit banks not only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onstraints, but also get the positive response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have achieved very valua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realization of technical means.
【作者单位】: 慈溪市教育局;
【分类号】:G7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袁振国;田慧生;于发友;方晓东;王素;李晓强;吴键;吴霓;陈如平;张竺鹏;孟万金;郝志军;高宝立;曾天山;程方平;赖立;;学有所教——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的六十条建议[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崔铭香;乐传永;;成人教育建立“学分银行”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5期

4 杨黎明;;关于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09期

5 杨黎明;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荣赤;;谈书法网络教学的可行性——以首届书法网络函授教学为例[J];书画世界;2010年04期

2 韩民;郝克明;;终身学习背景下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公平及其政策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3 范风华;李勤;李波;;基于“学分银行”下促进普通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齐幼菊;龚祥国;;终身教育体系构架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11期

5 叶涛;;PBL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资源观及其应用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6 吴安春;;我国突破教师教育体制性障碍的实践[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6期

7 王雷;;开展大学通识教育的思路[J];大众科技;2011年01期

8 彭代梅;;远程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的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齐航;;北京市建立学分银行的理论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2期

10 王学珍;;职工素质教育:电大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领域[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涛;邬志辉;;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什么统筹?什么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视阈下的“统筹治理论”建构[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慈溪市教育局课题组;彭飞龙;陆和杰;罗科技;陈海强;刘柱杰;;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3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帅良余;创建学习型组织背景下的成人学习和成人个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亮;学校教学管理文件体系的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影响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周;上海市中职学分制实施现状及机制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琚超;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与学分互认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颜雪艺;从缺失到回归:高中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刘鸿昌;宁波市学前教育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宁波大学;2011年

9 张斓;江苏农村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韦韦;欧盟《成人学习行动计划(2006、2007)》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熊惠平;谈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与障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潘陶;“学分银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8期

3 陈龙根,陈世瑛;人才培养柔性化与“学分银行”[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江源;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5 邵敬浩;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的困难剖析[J];职教通讯;2005年09期

6 陈曦萌;构建职业学校学分互认机制的政策分析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19期

7 杨黎明;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3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龙;陆和杰;;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28期

2 彭飞龙;;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之学分银行的构建模式——以慈溪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1期

3 郭青春;胡泽民;;打破教育层次壁垒 搭建服务终身学习课程平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1期

4 柳智毅;;学分银行的探讨与澳门人力资源开发[J];继续教育;2010年12期

5 郭青春;;论开放教育实现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理念的可行性[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黄欣;吴遵民;蒋侯玲;;论现代“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7 白炳贵;;学分银行:企业员工培训的制度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杨黎明;从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看我国“学分银行”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5年09期

9 陈龙根,陈世瑛;人才培养柔性化与“学分银行”[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陈晓娜;;成人教育设立“学分银行”探析[J];职教通讯;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书林;;青年人才与“终身学习”的趋势[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2 郑伯杰;;培育学习型老人 造就老年学习型家庭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作[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范秦宏;孙兵;;图书馆员专业教育与终身学习[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晓晶;;终身学习:编辑工作的支点[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赖玉成;;社会团体在终身学习社会中之角色与功能——以嘉义市天文协会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鑫;刘彦华;曾宪翠;;孔子与终身学习心理学思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宏;;数字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昌凡;岳山岳;;论电大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檀彩莲;;编辑: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A];学术期刊编辑学理论与实践[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晓向;北京市总搭建职工终身学习服务平台[N];工人日报;2009年

2 吴景寅;教师需要终身学习[N];承德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龙在宇;从“补课”到“终身学习”[N];南充日报;2009年

4 赵选华;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N];西藏日报;2006年

5 吴忠魁;终身学习:对教育及社会的改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 赵红亚;终身学习:日本的基本教育政策[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记者 秦小艳;2012年内实现一个社区拥有一所学校[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拉罗阿龙;领导干部要做终身学习的模范[N];大理日报(汉);2007年

9 贾荣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N];解放军报;2002年

10 肖锋;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N];韶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5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李明;文学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7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10 孙爱云;《周易》对中医学理论建构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水志国;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胡蕙芳;关于我国学习型社区构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丽;学习型家庭构建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张春燕;《欧洲终身学习质量指标报告-15项质量指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宏强;中学生良好化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琴;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金成;泰国老年人的终身学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陆海明;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东;中心城市学习型家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8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508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