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状况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李红菊;梁海萍;;随班就读与特殊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比较[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刘慧敏;;健听儿家长对聋健合一教育的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盲校多重残疾视障学生的教育研究”课题组;韩萍;李庆忠;郭利英;高文军;谌静;;盲校多重残疾视障学生的教育研究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磊;新津残疾儿随班就读可自选老师和伙伴[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晨 采访整理;完善特教随班就读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特派记者 陶媛慧;为他们融入社会搭建沟通桥梁[N];友报;2010年
4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徐白仑 纪玉琴;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记者 王芳;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N];张掖日报;2010年
6 徐莉丽;我市首批随班就读听障生升入高中[N];成都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苏婷;视障学生随班就读呼唤政策支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吴红玲;随班就读让残疾儿童“零距离”接触义务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荣肖磊 仝静海;特教学校期待更多支持[N];河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吴筱雅;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静静;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志丽;随班就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堵洁芸;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春燕;轻度弱智随班就读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6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58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