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在聋校阅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话理论在聋校阅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一个多世纪来,几代聋教育者不懈努力,力图从缺陷补偿的角度出发,发展聋生语言,使聋教育走出困境。然而收效甚微。 当今是一个对话的时代,平等的时代。阅读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展现才华,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更是聋生成长的舞台。阅读应是聋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是教师、聋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是一种尊重主体、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在聋校阅读教学中引入对话理论,创建师生平等的民主对话课堂,用“对话”的精神烛照阅读教学,实现课堂多层次多维度的平等对话,不仅给聋校阅读课堂注入活力,提高教学有效性,而且促使聋生真正在与教师、文本、同伴的对话实践中发展语言,提高思维和理解水平,促进聋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步入主流社会奠定良好基石。这也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如何把对话理论与聋校特殊教育实际相沟通、将对话理论与聋校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对话理论来指导聋校阅读教学是我们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综述、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在回顾对话理论的发展过程的同时,结合聋校阅读教学的特点,探索对话教学在聋校阅读教学的应用途径,明确聋校阅读教学对话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着重探讨聋校阅读教学对话的多个层面,发掘各层面对话的地位和方法,试图找出聋校阅读对话的内在的规律性,避免聋校教学对话实践中的偏差,使对话理论在聋校阅读教学中得以应用和发展,从而让聋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与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促进聋生的发展,让聋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对话理论 聋校教育 阅读教学 文本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62
【目录】:
- 中文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对话理论的发展及引入聋校阅读教学的必然性9-15
- 第一节 对话理论的产生和发展9-12
- 第二节 对话理论引入聋校阅读教学的必然性12-15
- 第二章 聋校阅读教学对话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15-20
- 第一节 在聋校阅读教学对话实践中教师角色的转变15-16
- 第二节 聋校阅读教学对话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16-20
- 一、树立新型的学生观16-17
- 二、善于倾听聋生的心声17-18
- 三、提高引导对话走向深入的能力18
- 四、锤炼课堂语言,,提高沟通的技巧18-20
- 第三章 聋校阅读教学对话的多个层面20-34
- 第一节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20-23
- 第二节 聋生与文本的对话23-28
- 第三节 教师与聋生的对话28-33
- 第四节 聋生和聋生的对话33-34
- 第四章 聋校教学对话实践中的偏差34-38
- 第一节 “假对话”的现象34
- 第二节 教师主体的缺失34-36
- 第三节 脱离文本的对话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新文;边林;;从超语言学到人学:巴赫金对话思想的演进[J];前沿;2011年12期
2 刘丽娟;;创作与批评的对话——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屈桂华;;运用对话理论,优化书册阅读[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4 李磊;;对话与狂欢——以巴赫金理论解读《傻瓜吉姆佩尔》[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周晓鹏;;解决阅读对话操作层面问题的有效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8期
6 尤立增;;对话:让课堂回归本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06期
7 陈声柏;田飞;;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宏任;;构建有效的初中语文对话教学框架[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年01期
9 弓卓娜;;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提供对话资源的要素[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10 刘华正;;从课堂提问的角度考察教师的“位”[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薛峰;;对话——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邢华君;;架起心灵的桥梁——《背影》教学案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胡敏文;;归化、异化策略的多元互补阐释[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王仁元;;浅析阅读教学交往中“对话”的几个误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郭小丽;;文化的连续性与断裂性——试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比中俄文化的发展特性[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伍瑜;;“互文性”及相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逢春 朱红文;对话在教育中的意义[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褚振江 本报记者 李绪成;对话理论高地的“守望者”[N];解放军报;2011年
3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井敏;新公共服务理论[N];学习时报;2003年
5 骆冬青;何来“终结”谁与“对话”?[N];文艺报;2004年
6 程先国;送教下乡: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袁珂;对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见习记者 王辉 记者 张世辉;两岸学者共同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宗教问题[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陆达诚;宗教对话与全球化[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狂欢理论是“想像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5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7 董丽娟;狂欢化视域中的威廉·福克纳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倩;对话理论在聋校阅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胡欣;对话:人类的存在方式[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晓莲;编演课本剧:对话式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美君;基于博客传播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谭博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姜欣;“对话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余晓玲;《尤利西斯》文本内的对话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唐挺;对话理论与中学语文文学作品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f
本文编号:297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29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