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创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3 08:1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一直是隐形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雄安新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此次调研发现目前实行的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的参与度不高。研究基于实地走访调查、向失地农民分发调查问卷并整理所获资料,从培训机制自身因素、农民个人及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等角度对影响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挖掘促进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要素,提升培训效果,为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提供有效支持。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1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就业地点分布
就业意愿情况分析
培训期望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策略[J]. 胡斌武,高丽娟,陈春霞.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3)
[2]失地农民职业转换:技能缺陷与培训对策[J]. 谢俊贵,陈伊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09)
[3]提高失地农民职业核心能力的职业教育举措[J]. 邵艾群. 成人教育. 2008(07)
[4]失地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 徐君. 浙江社会科学. 2005(03)
本文编号:3047278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1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就业地点分布
就业意愿情况分析
培训期望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策略[J]. 胡斌武,高丽娟,陈春霞. 教育发展研究. 2016(03)
[2]失地农民职业转换:技能缺陷与培训对策[J]. 谢俊贵,陈伊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09)
[3]提高失地农民职业核心能力的职业教育举措[J]. 邵艾群. 成人教育. 2008(07)
[4]失地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 徐君. 浙江社会科学. 2005(03)
本文编号:3047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04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