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基于台湾乐龄大学经验特色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17 02:29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日益严峻,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老年教育资源短缺越加凸显。民办高校逐渐重视老年教育事业,尝试拓展新的办学领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基于台湾乐龄大学经验的启示,民办高校可深度挖掘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从更新老年教育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维课程体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服务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文章来源】: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20(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服务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基于台湾乐龄大学经验特色启示


图1 台湾乐龄教育“活跃老化”核心课程体系

学习需求,群体,幅度,教育课程


需求和动机是教育问题研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主题。根据老年群体需求或动机构建多维课程体系,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或教育效果。首先,民办高校应基于老年教育需求导向,在原有课程资源基础上,进行老年教育课程的系统化与整体性再设计。基于麦克拉斯基需求分类理论从应对性需求、表达性需求、贡献性需求、影响力需求、自我超越需求等五个维度切入(如图2所示),合理设置老年教育课程,构建多维课程体系[3]。在满足老年人表层性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深层性需求。其次,要考虑不同层次差异化,以满足新时代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老年教育的远期目标。最后,民办高校走的是特色发展道路,老年教育课程可结合学校校本特色开发特色课程,利用优势专业打造精品课程,并融入地方文化开设本土性课程。为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老年教育课程应体现时代性特征,如开设代际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老年课程应涵盖新知识、新技能,以便于老年群体更好更快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此外,考虑到民办高校办学积淀相对薄弱,能力与水平相对有限,应在理论层面上构建多维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体现实用性、多样性、时代性和前瞻性。老年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精而不再于多,可围绕公民素质类、文化艺术、适用技能、休闲保健四个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开设部分相应课程(如图3所示)。特别是在民办高校处于开展老年教育起步阶段,切不可贪大求全,应在发挥原有课程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到逐步拓展开发新课程资源。图3 老年教育多维课程框架

框架图,学习需求,多维,课程


老年教育多维课程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老年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基于谁要学、为何学和学什么的思考[J]. 李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2]台湾地区乐龄教育概况及对中国建设老年大学的思考[J]. 谭文静,陈功.  兰州学刊. 2020(02)
[3]台湾乐龄大学对高校开展老年教育的启示——以福建高校为例[J]. 刘海波.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6)
[4]台湾乐龄教育:特色与启示[J]. 陈春勉,蒋子郁.  当代继续教育. 2018(04)
[5]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应着力发展老年教育[J]. 杨德广.  终身教育研究. 2017(06)



本文编号:359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59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