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状况的实地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状况的实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中国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渐增多,其中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的也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数身处城市社会的下层,其子女的学业成就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也深受家庭教育资源的影响。本研究以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为个案研究的对象,以布迪厄的发生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家庭教育资源的占有状况和运作过程为研究内容,呈现了东乡族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中所处的不利境地。 论文首先依托目前中国社会学领域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框架,即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勾勒了东乡族流动人口在社会空间的位置,同时以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符号资本为分类,展示了东乡族流动人口占有这四种资本的情况,呈现了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的客观结构;在分析的第二个环节,即论文的重点部分,通过描述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的生活方式,以过程性分析呈现了两个个案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知觉图式和评估图式(即惯习)和社会表层结构的内在对应关系,重点呈现了家庭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将其惯习传递给子女的过程,即其家庭教育资源的运作过程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一)与流出地相比较,东乡族流动人口子女更易从周围环境获取文化资本;(二)与流入地相比较,东乡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处境不利,具体表现为东乡族流动人口所拥有的家庭教育资源对子女的入学机会产生着不利影响;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遭遇着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数目较多,“资源稀释”现象不利于子女的学业成就;“重男轻女”的性别倾向侵蚀着东乡族流动人口中女童的就学权利。同时分析了影响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处于不利教育处境的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东乡族流动人口 家庭教育资源 资源运作过程 惯习 场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20
- 一、问题的提出9-11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一) 研究的目的11-12
- (二) 研究的意义12
- 三、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12-20
- (一) 理论基础12-14
- (二) 相关研究14-20
- 第二章 研究设计20-25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20-22
- 二、研究方法22-23
- 三、研究思路23-25
- 第三章 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的客观结构分析25-34
- 一、家在“垃圾区”——研究对象的背景介绍25-27
- 二、他们的“位置”在哪里 ——个案家庭的社会空间位置分析27-29
- 三、他们有什么 ——个案家庭的资本状况分析29-34
- (一) 家庭经济资本状况29-30
- (二) 家庭文化资本状况30-31
- (三) 家庭社会资本状况31-33
- (四) 家庭符号资本状况33-34
- 第四章 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的运作过程分析34-62
- 一、识字算账,以后做生意 ——个案家庭一教育资源运作过程分析34-49
- (一) 识字算账——阿布杜父母的教育期望34-36
- (二) 英语补习班与学习的零监督——阿布杜父母的教育投入36-39
- (三) 独立?放任?——父母的教养方式39-42
- (四) 父母的性别倾向和性别角色定位42-46
- (五)品味的传统与现代交融46-49
- 二、唯有好好读书,才有出路 ——个案家庭二教育资源运作过程分析49-56
- (一) 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尕主麻父母的期望49-50
- (二) 贪玩厌学——天性和学校文化的冲突50-51
- (三) 监督学习——尕主麻家长的教养方式51-53
- (四) 性别和次第——资源中的秩序标准53-56
- 三、在哪里读书好 ——个案家庭在学校教育场域中的资源运作过程分析56-62
- (一) 为什么要到兰州读书56-57
- (二) 为什么要到五星坪小学读书57-58
- (三) 和汉族孩子学到了一样的东西吗58-62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62-71
- 一、结论62-68
- (一) 结论62-64
- (二) 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处境不利的原因64-68
- 二、改善东乡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处境不利的对策建议68-69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局限69-71
- 参考文献71-76
- 后记76-77
- 附录 一77-78
- 附录 二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雪丽;;综合利用教育资源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2 汪慧;;给孩子们一个童话的世界[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3 苏爱英;;打组合牌——合力育人[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8期
4 孔德瑞;康蕾;;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5 王学江;;高校学生学业过程管理及其预警工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6 卢泽洪;;浅谈农村学校如何抓好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妙香;欧阳智闻;郑永福;;TIMSS 2003数学成绩与教育背景指针的研究模式[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左丽慧;合理开发家庭教育资源[N];郑州日报;2011年
2 贵阳市乌当区林东中学 龙德英;调动家庭教育资源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3 浙江省海盐向阳小学 张小琴 黄其惠;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N];中国体育报;2010年
4 彭禄 吴凯波 杨申勇;开通52条“亲情热线”[N];战士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新雄 通讯员 袁世全;“联合家教”效应[N];广西日报;2001年
6 ;以美为核心 建特色幼儿园[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马国庆 于晓玲;关注“心灵特困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琼苑;互相配合 同步教育[N];人民日报;2005年
9 记者 马志亚 朱萍 通讯员 刘霞 李正才;网上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N];连云港日报;2009年
10 王宏维 作者系广东妇女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缩小教育差距 实现男女平等[N];南方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芳郁;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2 胡朝兵;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邹广万;赤峰市贫困家庭教育资源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永英;城市弱势群体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玉芬;酒泉市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代燕春;苗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状况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西亚;陕西省农村小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高瑞萍;论小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山西大学;2010年
9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蒋晓娜;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情感状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东乡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源状况的实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38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