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特殊教育视域中的教育技术
本文关键词:论日本特殊教育视域中的教育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在简述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残障者的大致分类,指出日本特殊教育界针对不同特殊需要人群,对教育技术中硬件、软件与潜件的利用、改良和开发情况;继而从硬件、软件和潜件三个维度,分析了教育技术在日本特殊教育中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 日本 认知障碍 特殊儿童 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媒体 计算机 人本主义 教育领域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攻关项目(课题号:08JZD0027)之子课题“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国际比较” 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西南民族基础教育文化生态研究”项目(课题号:04JWSK156)
【分类号】:G769.313
【正文快照】: 特殊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儿童的受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及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充分发展特殊教育,是教育系统优化和谐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彰显着人本化教育的理念,为特殊儿童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可能,[1]也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文华;;外语语言焦虑的探究及应对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闫放,张金明,孙晓东;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审美高峰体验的阐释[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四耕;;体验: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陈柏华;;论全人发展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5 苟国旗;高校学生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陈中伟;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王锦化;;实验创新活动中高师本科生选题刍议[J];化学教育;2006年05期
8 郑雪;;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张艳丽;论员工培训的体验式学习方式[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肖凌;范绪枝;;校园文化的创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2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4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英;儒家心性心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珊;情感语言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桂香;教育符号化的困顿及其超越[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梅;体验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国华;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曾晓虹;中西方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麟;需要理论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潘秋枫;沉醉不知归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海涛;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董德龙;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及人格塑造[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玉翠;“以人为本”理念主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征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忠义;;日本的教育研究概况[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波拉基什维利;虞泉银;;利用电视系统进行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80年01期
3 方志烈;省特殊教育研究会筹委会开会[J];安徽教育;1981年08期
4 朴永馨;美国的特殊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6期
5 袁韶莹;日本的特殊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6期
6 赵承福;;超常儿童是社会的宝贵财富[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7 杨惠中;;即时反馈[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8 陈坚;;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教研室举行“电化教育概念”学术讨论会[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9 弗朗索瓦·威斯;姚洁;;广播与电视在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10 沈原梓;;美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仁爱;;结合视障学生特点搞好推拿课教学[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袁进兴;胡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保健按摩的教学质量[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李贞;杨奎之;;转变观念全面推进盲校素质教育[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耿培炳;;碘缺乏地区学校教育改革刍议[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余寿祥;;盲生创业思想教育浅探[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攸根兰;;浅谈特殊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方法[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7 姜仁爱;;浅谈辅导后进生学习伤科重点病症的作法与体会[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8 刘小梅;;爱国主义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特点和实施要点[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强化教学评估 提高管理水平——“三·三”制教学评估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吴卫红;胡莹媛;刘瑾;;试述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康复中的作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明 魏亚平;信息技术教育来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乐以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教育部电教办主任 宋成栋;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日常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文作者: 三辰影库总裁 孙文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办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余冠仕;网络课程咋算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范绪锋 时晓玲;义务教育:举步跨千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蔡雯:帮残疾儿童塑人格[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周满生;新领导 新学校 新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赵小雅 实习记者 熊春文;给特殊需要儿童更多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游泽清;从“精品”的误区中走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4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丽;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技术的探索[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丽青;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思考——深圳中学初中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卢红;现代教育技术与人的社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德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设计及其网上发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江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兰继军;论国外特教对象的演变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颜雁;教室监控系统在中小学管理中运用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青;联机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兴红;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琼;教育技术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大众化[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日本特殊教育视域中的教育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5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