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全纳教育的历史互动与本土演化
本文关键词:宽容与全纳教育的历史互动与本土演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纳教育的核心是平等、差异与多样性,其中,差异是宽容的必要情境条件,而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因此,宽容是全纳教育生成的理论源泉,而全纳就是教育领域的宽容体现。基于西方人权基础上的与宽容有着共性情境条件的全纳教育在本土化进程中,应以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起点,逐步构筑全纳教育所需要的宽容的社会生态环境,并通过宽容策略使之从理念走向现实。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州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关键词】: 宽容 全纳教育 和谐社会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自闭症学生随班就读普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可行性分析及策略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880514)成果之一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1前言全纳教育的理念自W.Stainback和S.Stainback[1]明确提出后迅速成为各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它作为一种教育理想,不仅彻底改变了特殊教育的观念和发展模式,而且赋予普通教育以崭新的内容,对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2]。全纳教育兴起于美国上个世纪50年代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絮茸;邓猛;;融合教育的宽容脉络及其现代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2 舒扬;;当代文化生成:一个多维视角的研究[J];开放时代;2007年05期
3 王四达;中国古代和谐理想与不宽容现实的历史反思[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4 熊絮茸;邓猛;;全纳教育与宽容精神的互动与支撑——全纳教育中国化的内在命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2期
5 杨楹;;论宽容研究的五大理论误区[J];新东方;2009年12期
6 陈根发;;宽容与和谐社会[J];太平洋学报;2008年06期
7 邓猛;;从隔离到全纳──对美国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4期
8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9 邓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教学调整策略的城乡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10 邓猛;刘慧丽;;全纳教育理论的社会文化特性与本土化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风,王秀敏;当代民族利益和类利益一体化趋势初探[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2 赵新友;王四达;;“在人际关系中创造性转换的自我”何以可能?——评杜维明对儒家“哲学人类学”的“创造性阐释”[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罗琳;;当代教育理念与模式下的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为例[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志强;;论政治宽容研究的理论范式及路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尹秀云;;高校大学生宽容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3期
6 裴巧灵;李晓菊;;全纳教育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7 李瑞;;当下中国高考作弊问题的对策探询[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8 王红涛;;中职院校德育坚持宽容理念的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9 孙玉梅;;教育公平视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权麟春;;多维视野的宽容:由校园安全生发[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宽容的内涵及教育意蕴[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廖娟;;浅析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第华;;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精神的价值与化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薇;现代政治宽容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8 于秀艳;真理观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美贤;“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琳;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宽容及其制度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董秀花;大学生的宽容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巳博;当代辩证法的宽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8 孙晓红;中学德育课程中宽容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晶;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郭春明;孤独意识的时代凸显与现实关切[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约安娜·库茨拉底;论宽容和宽容的限度[J];第欧根尼;1998年02期
2 冯建军;马苗苗;;多元社会宽容的价值与宽容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3期
3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邓猛;肖非;;隔离与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海亮;;妥协与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要素[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6 王四达;中国古代和谐理想与不宽容现实的历史反思[J];理论探讨;2005年06期
7 贺来;“宽容”的合法性根据——市场经济中的宽容文化及其哲学透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8 乔治F.麦克林 ,邹诗鹏;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宽容精神[J];求是学刊;2005年01期
9 叶传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理念转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
10 王迅;;从“差序格局”看中国人宽容精神的缺失[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文静;;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全纳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金波;包万平;;全纳教育:和谐社会的教育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3 马香莲;;全纳教育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马香莲;;全纳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6 刘昊;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对于推行全纳教育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7 黄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广全纳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8 王淑芹;走向全纳教育——新加坡特殊需要教育发展概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10 王辉,华国栋;差异教学的开展与全纳教育的实施[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琪;;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朱涛;;成人教育须为构建和谐社会补缺纠偏[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宋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安东;林成福;;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建;;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社会流动视野下的农民教育问题研究[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韩庆华;;和谐社会中成人教育功能新论[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8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新;宽容孩子 赏识孩子[N];安阳日报;2009年
2 邓子庆;何不宽容点看待“给父母洗脚”[N];沈阳日报;2011年
3 志刚;要教育孩子与同学和睦相处[N];锡林郭勒日报;2010年
4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8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苗;论和谐社会下特殊教育的新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艳新;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聋生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宽容与全纳教育的历史互动与本土演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47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