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川西藏族教育“雇读制”现象述论
本文关键词:民国川西藏族教育“雇读制”现象述论
【摘要】:民国时期川西藏族教育中出现的"雇读制"现象起源于清末在川边实施改土归流的过程中,并经历了沉寂期、复苏期、高潮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雇读制"有集体雇读和个人雇读两种,受雇对象多是居住在当地的汉民子弟,雇读报酬一般是采用付藏洋、替徭役和供糌粑等方式,这种现象在川西藏族地区非常普遍。"雇读制"现象主要在川西藏族教育中盛行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而且当时川西藏族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以及学制系统等也产生了影响。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民国 川西 藏族教育 “雇读制”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活动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DAA090143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民国时期,在川西藏族教育中存在一种独特的“雇读制”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当地政府采取强迫的手段,逼迫当地人们把子女送入学校读书,于是人们将上学读书视为历代官府派给的令人民苦不堪言的差役,即把送子女上学读书视为当“学差”。由于人们不愿意送自己的子女上学读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立鹏;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回顾及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改玲;甘南藏区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藏汉文化交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马戎;西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J];中国藏学;1998年02期
3 龚惠萍;试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巴登尼玛;藏族教育之路探索[J];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5 严奇岩;;近代西康藏族“雇读”现象探析[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6 向晓红,杜洪波,贾黎,程静梅;藏族女学生英语学习难点剖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裴婷婷;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周娟;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亚华;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何洁;汉藏教理院(1932-1950)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涛;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欧阳霞;重庆市黔江区工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晓军;藏族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波;西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调查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6年
8 焦自云;西藏庄园建筑初探[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张子新;蒙藏委员会涉藏事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唐艳丽;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四大家族[J];意林(少年版);2011年01期
2 李忠;;民国时期劳工教育制度建设及其影响[J];职教论坛;2010年04期
3 张玉梳;刘刚;;一纸定终身[J];中华手工;2010年04期
4 陈雪芬;;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博雅教育模式分析[J];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5 李晓英;;简析民国时期甘青地区蒙藏民族的现代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6 林建刚;;自由与独立是杂志的灵魂——读《杂志民国》[J];社会观察;2010年03期
7 王利中;;民国时期对新疆屯垦问题的认识[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鄂崇荣;;元明清及民国时期青海宗教政策之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周建明;;民国时期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竞争力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刘英;;民国时期东平县乡村结构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枫;岳华;;湖北清代民国银锭形制和类别的研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2 周祥;;中、中、交三行上海地名券上的暗记——兼述民国时期的银行领券制度[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刘平;;民国时期的存款实名制及其历史启示[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4 陈金圣;;高等教育史视角下的大学“行政化”问题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连旺;詹自敏;李玉江;叶际阳;;川西地区强震活动对区域应力场扰动的黏弹性模拟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辉;Mian Liu;;川西地区的地震矩平衡及其对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季灵运;王庆良;崔笃信;张贵钢;;基于SBAS-InSAR技术的贡嘎山地区地壳隆升速率提取[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长青;;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各向异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涛;;丁玲论瞿秋白的一篇佚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管玉婷;;近代中国的跨国社团——以中国扶轮社沪、宁分社为中心[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兵;本土收藏传承嘉州文化[N];乐山日报;2011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郑欣淼;故宫学视野的故宫保护[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记者 郭望;西南油气田年产天然气27亿立方米[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赵剑尘;写在桑皮纸边上[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5 本报记者 蔡妙芝 刘宜洁;林厝棕蓑制作技艺濒临失传[N];潮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孔生;埂子街愿生寺重获新生[N];扬州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毕树文;千年古村贾兆的前世今生[N];发展导报;2011年
8 孙启军;聚焦民族热点问题 关注边疆民族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胡军;民国教材热引发中小学教材冷思考[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滢莹;老课本为何仍有新魅力?[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运波;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任双霞;大泽山老母信仰的转变[D];山东大学;2010年
3 何旭娟;张钫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高臣;光绪朝(1875-1908)灾荒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郝红暖;清代民国河北地区慈善组织的历史演变与空间运作(1644-1937)[D];暨南大学;2010年
6 龚志强;渐进与跨越:明清以来庐山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斌;何以代表“中国”[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9 何晓坚;农民工待遇问题的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苏国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民国时期住房保障的立法和制度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刘春杰;中国近代银行的危机与应对[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佳利;简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创始人章鸿钊先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陶惠娟;《东方杂志》与民国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牛和清;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建设研究(1931-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司娟;民国山东婚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春雷;民国山东丧葬习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1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62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