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特殊教育改革新进展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特殊教育改革新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新加坡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包括特殊教育服务的简明历史、服务组织及其运作、全纳教育、教师培训等。新加坡特殊教育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新加坡 残疾儿童
【分类号】:G769.339
【正文快照】: 新加坡为东南亚岛国 ,独立以来一直不懈地发展教育 ,在特殊教育方面具有自己独有的政策和举措。新加坡社会服务机构对于特殊教育的支持与扶助 ,教育部对特殊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 ,对全纳教育体系的尝试 ,对于其他国家实施特殊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 新加坡特殊教育服务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eter Mittler ,袁廷干 ,周琰;发展为精神残疾人的服务[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6年04期
2 金惠堂;巴基斯坦重视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8年03期
3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国家教育委员会特殊教育考察组;美国特殊教育考察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11期
4 朴永馨;;对残疾儿童的认识和特殊教育的发展[J];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01期
5 丑荣之;;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06期
6 蔡明;李杏;张文善;;拟题·习作·评点[J];中学语文;1989年03期
7 王瑞梓;浙江残疾儿童浅析[J];人口研究;1990年03期
8 方建移;聋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张宁生;;试论聋童“一体化”教育安置的心理条件——一个有关加快残疾儿童入学的课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0 蒋永康;为有奖募捐拓宽道路[J];社会;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秀娥;邱美英;汤伟琴;;上海市嘉定区0-14周岁六类残疾儿童调查浅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王秀华;;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护理[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车素萍;莫静贤;颜继英;林淑英;;天津市残疾儿童营养状况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4 王连基;齐瑞;代梅兰;;针刺治疗儿童智力低下40例临床观察[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陈军;;针对残疾儿童特征,做好“教学做合一”——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陶”足迹[A];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辑[C];2001年
6 吴天英;;浅谈残疾儿童的自卑心理与护理方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温永华;;康复教育对残疾人的特殊功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晓捷;;英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姜志梅;高晶;;荷兰残疾儿童康复现状[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福泉;;残疾儿童职业教育目标刍议[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韶辉;残疾人事业已走上系统发展轨道[N];中国改革报;2000年
2 乐以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杨彬;中国残疾人事业形势喜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胡月;心灵的震撼[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赵小雅 实习记者 熊春文;给特殊需要儿童更多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孙海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运行良好[N];法制日报;2000年
7 张新萍;中国残疾人权利有保障[N];科技日报;2000年
8 记者 翟伟;我国又有二百三十九万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N];人民日报;2000年
9 张俊成 邢意和;儿童福利院里的“洋阿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孟晓云;骑鹅去瑞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维嘉;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4 艾丽;英国全纳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晓红;美国“先行计划”初探[D];西南大学;2006年
6 陈建华;民国时期四川特殊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马仁海;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荣斌;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设计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赵英;城市“弱势群体”居住需求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杨晓琳;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福利的治理[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44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64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