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纳型高校的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建设全纳型高校的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纳型高校 物理空间全纳 社会性的全纳 课程的全纳
【摘要】:全纳教育提倡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理念不仅适用于特殊教育,对普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所启迪。建设全纳型高校,开展全纳型课程,培养全纳型人才,对我国深入发展全纳教育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
【关键词】: 全纳型高校 物理空间全纳 社会性的全纳 课程的全纳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吉林省全纳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H12242)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吉林省全纳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2B283)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国际教育界探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各国在深入研究、日益理解全纳教育理念后,纷纷进入到实验研究阶段,并落实于行动。在我国,采取将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耀东;张浩亮;;和谐学生管理理念在全纳教育理论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8年23期
2 杨民;任媛媛;;从国际视野看我国全纳性大学的建设[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天平;金玉梅;;论全纳教育视野下的课程实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黄志成;全纳教育: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5 邓猛;关于全纳学校课程调整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采娟;;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2 裴巧灵;李晓菊;;全纳教育研究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3 罗宏;;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黄晶梅;;视障大学生试点全纳教育问题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5 李冬梅;;浅谈全纳教育中视障生的课堂教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申仁洪;;全纳教育的支持系统及其生态化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刘敏;;近年来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马志强;;全纳教育在英国和美国的研究历程和现状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07年01期
9 宋微;骆颉;王苗青;;全纳教育理念下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改进思考[J];成人教育;2011年05期
10 曲朝霞;傅骞;;全纳教育思想渗透到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小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教育传统及其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运强;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楠;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西南大学;2011年
5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庄迪;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公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文晶;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D];河南大学;2003年
10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志成;全纳教育之研究 访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思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2期
2 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黄志成;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4 吴春艳;转变观念——实施全纳教育的前提[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5 朱宗顺;学前特殊教育:创建和谐社会不应忽视的领域[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5期
6 党建强,常广玲;构建和谐社会呼唤树立新的残疾人观[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659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65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