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建国初期华族民族文化维护的契机:《方吴报告书》有关华文教育的理念
本文关键词:马来亚建国初期华族民族文化维护的契机:《方吴报告书》有关华文教育的理念
【摘要】:战后重返马来亚的英国,曾计划通过允许各族群母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加强英语教育的作法,使境内各族群建立一个共同的公民意识。然而,在马来土著民族主义的挑战下,此一教育方针遂转变为英、巫双语政策,华、印两族母语被排除在官方教育体系之外。为泯除华文教育,新成立的马来亚联合邦政府特别聘请吴德耀与方卫廉前来马来亚调查。但《方吴报告书》却指出"马来亚化"是一个让居住于马来亚的各族群的文化,经由去芜存菁的自然融合过程,不应该以强制力去完成,华族的语言、文化必然是"马来亚文化"中的宝贵资产,因而建议联合邦政府增加对华校的补助,并鼓励跨族群多语的学习。报告书对于华族语言文化的肯定,使主政者不敢贸然消灭华文教育,为日后马来亚华族在保存及维护族群语言与文化上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作者单位】: 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关键词】: 马来亚 华族 文化 《方吴报告书》
【基金】: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东亚华侨华人软实力”(10JZFD007)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际华人移民现状、趋势和居住国政策”(10ARK002)课题成果
【分类号】:G749
【正文快照】: 前言民族主义(nationalism)概念出现初期,原在分辨各族群间的异同,民族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虽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着重在文化层面而不涉及政治意涵,但它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用语,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具有自决的权力,各族人民效忠的理性标的就是民族,而每个主权国家都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小健;日军统治对马来亚民族关系的影响[J];世界民族;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珊;英国对马来亚联邦的设想及结果(1942-194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淑贞;马华小说的异族想象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3 许慧;论英军撤退与新加坡的自立[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醒黎;;老年大学的文化养老功效[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0年07期
2 顿珠旦增;;西藏小学双语教育研究[J];西藏研究;2006年02期
3 孙彬;;爱智、正德、厚生、求是、致用——电大文化内核的刻塑和滋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李钢英;;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谢敏华;;客家家教略论[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2期
6 杨智;何光全;;成人教育的根源及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J];职教论坛;2009年16期
7 杨智;;试论成人教育的“根”与“归”——关于成人教育未来走向的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彭明南;向圣明;;土家族文化校本课程与学生民族品格塑造[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2期
9 汉宇;;走进经典世界 构建精神家园[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2期
10 ;文化造就个人的本性[J];河北自学考试;199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开先;;抓文化培训 促企业发展[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2 林建华;;创新发展思路,实现民族教育跨跃式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元庆;;傣族传统教育的作用和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刘金顺;;特校要加强对聋生家长家教的指导[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5 刘小梅;;爱国主义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特点和实施要点[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6 ;抓科技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靠科教兴镇 加快小康步伐[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7 金双丹;;教育农业携手 服务乡村生活[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8 张玉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广东省残疾人职业教育[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9 周莉;王威;;图书馆与终身教育[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尚生;;文化学视角中的聋人语言教育[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2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光芳;网络时代的文化互喻特征与亲子互动方式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祺;苗族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梅;川西彝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个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航东;现代农民素质提高的教育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孟兰兰;达斡尔族社会变迁与幼儿家庭教育——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滕克乡后霍日里屯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王丽艳;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胡茂波;地方民族院校学生家庭付费能力及资助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杨建军;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71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67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