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等农职教育摆脱困境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中等农职教育摆脱困境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近几年已经成为政府和职教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关注研究的对象。其中农职教育的研究领域尤为广阔,它面向的是农业、农民和农村社会,面向的是转型期社会急剧变化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本文以甘肃农村社会发展及城镇化建设需求为导向,以农职学校学生就业状况及择业观多元化为切入点,以农职教育的培养方向的嬗动为研究重点,提出了甘肃省农职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力求观点新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对农职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调查与分析,提出农职教育改革发展理念,建议与对策;共有四章。首先对农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分析力求客观真实,其中有大量的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较全面、客观地剖析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进行其改革发展理念研究,力求理念内涵充实;最后对农职学校深化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建议力求贴近实际。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是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获取原始素材,技术分析手段是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各种年鉴统计资料和推算辅之,以职业教育原理、终生教育原理、人力资本原理等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主要成果是发展农职教育理念,建立中等农职教育培养方向的立体结构模型,以及得出深化农职学校改革的具体建议等结论。
【关键词】:中等农职教育 培养方向 模型 城镇化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725
【目录】:
- 前 言6-8
- 第一章 甘肃省中等农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8-29
- 1.1 中等农职学校办学现状调查与分析8-14
- 1.1.1 中等农职教育历史回顾8-10
- 1.1.2 中等农职学校现状分析10-12
- 1.1.3 中等农职教育在农科类所占比例调查分析12-14
- 1.2 往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14-17
- 1.2.1 往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状况调查分析15-16
- 1.2.2 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调查分析16-17
- 1.3 应届毕业生择业动向调查分析17-22
- 1.3.1 描述性统计分析17-20
- 1.3.2 应届毕业生择业动向多变量间的详细分析20-22
- 1.4 农校2002级新生对中等农职教育需求调查分析22-24
- 1.4.1 农校2002级新生基本情况分析22-23
- 1.4.2 农校2002级新生择校心理分析23-24
- 1.5 政府对中等农职教育支持状况调查24-25
- 1.6 中等农职教育存在问题剖析25-29
- 1.6.1 中等农职教育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现实不一致25
- 1.6.2 中等农职教育培养方向与农村社会发展需求不协调25-26
- 1.6.3 中等农职学校学生择业动向与中等农职培养方向不统一26-27
- 1.6.4 中等农职教育系统与外部生态环境的不和谐27-29
- 第二章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与中等农职教育关系29-34
- 2.1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9-30
- 2.1.1 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分析29-30
- 2.1.2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农职教育30
- 2.2 农业科技进步需要农职教育30-31
- 2.2.1 农业科技发展状况30-31
- 2.2.2 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农职教育31
- 2.3 城镇化建设依赖农职教育31-34
- 2.3.1 农村劳动力剩余人口产生的原因31-32
- 2.3.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32-33
- 2.3.3 农职教育促进城镇化建设33-34
- 第三章 中等农职教育改革发展理念研究34-44
- 3.1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35-36
- 3.2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36-37
- 3.3 树立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7-38
- 3.4 走培养方向多元化发展的理念38-41
- 3.5 走内涵式发展的理念41-42
- 3.6 初、中、高协调发展的理念42-44
- 第四章 中等农职学校摆脱困境的建议与对策44-50
- 4.1 形成农职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44-45
- 4.1.1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44-45
- 4.1.2 创建良好社会环境45
- 4.2 强化政府的支持力度45-47
- 4.3 深化农职学校改革47-50
- 4.3.1 合理配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47
- 4.3.2 合理设置专业比例结构47
- 4.3.3 采取多样形式的办学模式47-48
- 4.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8
- 4.3.5 职业指导贯穿于中等农职教育中48
- 4.3.6 资源合理配置注重办学效益48-49
- 4.3.7 创建服务型的学校教育管理49-50
- 参考文献50-5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2-53
- 附 录53-69
- 致 谢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慈勤英;人口控制与土地制度改革的综合思考[J];人口学刊;1994年02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任其平;论发展高师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学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余传杰;关于道德教育终身化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鲁雷;论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周春明;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梁栩凌;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流派和发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王远美,赵玉如,肖玉柱;生活价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杨凤玲;澳门学校教育改革的思考从终身教育谈起[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6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苗军;文化视野中的环境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钟跃;优化英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陆海红;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吴品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92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69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