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奥洛穆茨州全纳教育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捷克奥洛穆茨州全纳教育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作为研究工具,对捷克奥洛穆茨州的全纳教育支持系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实施全纳导向的教育政策,为全纳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规定参与全纳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培训、转变特殊教育学校角色等方面的努力,一个相对系统和健全的全纳教育支持系统已经建立和运转起来了。但是,传统的社会观念、政府经费支持、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对特殊儿童家庭的财政和培训支持以及特殊儿童家长在全纳教育中的参与等问题仍然是捷克奥洛穆茨州全纳教育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支持系统 捷克
【基金】: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重点研究课题“中国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1引言捷克是中欧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在东部欧洲国家中拥有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1]。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捷克不断对教育政策实施调整,并重点围绕教育经费体制、管理体质等核心问题推进教育改革。2007年,捷克统计局对全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全纳教育态度的城乡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1期
2 卿素兰,刘在花,杨希洁,赫尔实;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与评价探析(I)[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0期
3 牛玉柏,刘泽文,田宝;家长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量表编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果;申仁洪;;一个低视力孩子随班就读的叙事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马林芳;王建平;;无意识排斥下的农村残疾儿童入学困难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彭兴蓬;邓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诉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1期
5 邓猛;特殊教育管理者眼中的全纳教育:中国随班就读政策的执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6 陈光华;张杨;石颖;王璐;吴盈盈;;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7 卿素兰;刘在花;;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8 卿素兰;封志纯;;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7期
9 王红霞;彭欣;王艳杰;;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4期
10 杨希洁;;四川与云南部分地区进一步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环境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放;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琴;随班就读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编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慧敏;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孙玉梅;湖北省幼教工作者学前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徐水琴;浙江省实习护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认识及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侯旭;自闭症幼儿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的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金波;从全纳教育的视角对我国随班就读现象的探析[D];河北大学;2008年
8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铁自强;农村随班就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年04期
2 陈云英;国家教委“九五”课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3期
3 周卫,汤盛钦,梅仲孙;上海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调研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4 凌苏心;中国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殊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5 周耿;北京市随班就读综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6 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7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8 刘岩华,叶立言;试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支持的组织系统[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9 彭霞光;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10 彭霞光;特殊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欣;曹宏阁;康顺利;;分析借鉴美、俄聋人高等全纳教育经验——以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和俄罗斯鲍曼技术大学聋人中心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2 杨锦龙;;试探全纳教育支持系统的建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2期
3 雨林;;部分国家的全纳教育实施政策[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4期
4 刘昊;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对于推行全纳教育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5 黄志成;西班牙:大力推广全纳教育[J];上海教育;2003年08期
6 田静,王凌;全纳教育:实施模式、策略和实践特征[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7 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8 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9 ;最新图书征订消息[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12期
10 ;全纳教育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5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7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8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9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8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王涤;全纳教育思想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记者 刘小兵;残疾儿童大多就读特教学校违背教育公平思想[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3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