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高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庆高新区 家庭教育 非智力因素 开发现状 开发策略
【摘要】:非智力因素理论自被提出以来,与我国学校教育的联系日益密切,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都与非智力因素关系重大,非智力因素品质的优劣影响到孩子未来事业的成败和家庭生活的幸福,非智力因素品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情况,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的重要性,它甚至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发展方向。因此,研究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现状并提出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智力因素开发策略的提出必须弄清楚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先在对非智力因素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设计了非智力因素开发现状问卷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家庭环境访谈提纲,在测试后对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了修改,然后对重庆高新区45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对80名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对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认识、范围、时间、指导、手段、方法、家庭环境等几面内容的调查、访谈,研究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开发孩子非智力因素的认识、范围、时间、指导、手段、方法、环境等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通过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理论,提出了重庆高新区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的五个策略: 一是在学校建立家庭教育非智力因素开发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非智力因素开发领导小组和在重庆高新区教育局建立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指导中心三个开发指导机构,并完善开发培训体系和开发指导渠道; 二是针对干部、教师职业类型的家长和农民、农民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开发孩子非智力因素状况差异较大的情况,采取平衡开发策略; 三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开发,合理安排开发时间,拟定科学的开发方案; 四是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全方位开发孩子非智力因素; 五是解决好残缺家庭问题,构建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等开发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重庆高新区 家庭教育 非智力因素 开发现状 开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G78
【目录】:
- 绪论8-12
- (一) 选题缘由8
-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8-9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9-10
- (四) 本文关键词语的界定10-12
- 一、重庆高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26
- (一) 家长对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认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2-15
- 1. 家长对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认识状况13-15
- 2. 开发认识状况存在的问题15
- (二)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范围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5-17
- 1.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范围状况15-16
- 2. 开发范围状况存在的问题16-17
- (三)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时间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7-20
- 1.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时间状况17-19
- 2. 开发时间状况存在的问题19-20
- (四)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指导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0-22
- 1.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指导状况20-22
- 2. 开发指导状况存在的问题22
- (五)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手段、方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2-24
- 1.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手段、方法状况22-24
- 2. 开发手段、方法状况存在的问题24
- (六)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家庭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4-26
- 1. 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家庭环境状况24-26
- 2. 开发的家庭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26
- 二、重庆高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策略26-41
- (一) 构建开发指导机构,完善开发培训体系和开发指导渠道27-31
- (二) 针对不同职业类型的家长采取平衡开发策略31-33
- (三) 从幼儿时期开始开发,合理安排开发时间,拟定科学的开发方案33-35
- (四)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全方位开发孩子非智力因素35-38
- (五) 构建良好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家庭环境38-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48
- 后记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永新;《周易·家人》卦家庭教育思想探微[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范玲;;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年25期
3 胡云平;;两汉社会、文化因素与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1期
4 梁衡;;你不能没有家[J];文学教育(下);2008年03期
5 宋一;耿永辉;;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特色[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赵富霞;;从电影《阳光小美女》看美国家庭教育[J];电影文学;2009年17期
7 侯国玉;;让溺爱远离孩子——从《高老头》透视家庭教育的弊端[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吕倩;;浅析人生态度及其在人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本刊编辑部;;迎春花语——致读者[J];父母必读;1987年01期
10 张承宗,魏向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J];晋阳学刊;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5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乔晓莉;;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浅谈班主任与家庭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锐;;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林佩淳;;家庭教育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述玉;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2 叶阿炳;家庭教育不是“私事”[N];今日信息报;2003年
3 尚意;“不讲理”的家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杨晋生;家庭教育要适度[N];山西日报;2002年
7 秀章;家庭教育 身教为先[N];山西日报;2003年
8 苗元江;家庭教育ABC[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刘素贞;家庭教育的错误[N];健康报;2001年
10 王英伦 记者 吕扬;家庭教育——天下父母共同的话题[N];陕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玉梅;在京朝鲜族父母育儿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丽娟;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重庆高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龚雯;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城市适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宗韵;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俊景;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9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4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