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在职教师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在职教师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Sharma等人编制的《教师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融合教育忧虑量表》对上海市110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以及213名普通学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两类教师对开展融合教育具有一定水平的自我效能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要高于普通学校教师;普通学校教师在开展融合教学以及与他人合作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普遍低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但在行为管理方面,则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没有差异;两类教师对开展融合教育抱有中等水平的忧虑,且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与其忧虑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教师对开展残疾学生教学的自信心水平越高,则对融合教育的忧虑越少。教师融合教育忧虑程度对自我效能感的方差贡献率超过50%以上。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育学院;莫纳什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在职教师 融合教育 自我效能感
【分类号】:G769.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部分省市地区开展随班就读试验以解决残疾学生入学率低、入学困难等问题开始,随班就读逐渐成为我国开展融合教育的一种途径、方式,也成为融合教育在中国的代名词。根据中国教育部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中的特殊教育基本情况,到2009年,我国在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永新;;论教师参与课改的内驱力激发[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范慧玲;施国春;;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15期
3 朱晋峰;;浅析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4 徐莉;;论教师发展的文化机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汪海萍;;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6 尚少梅;张磊;金晓燕;张岩;吴雪;王雪梅;;ICU护士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江涛;员工关系、沟通对其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作用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秀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王娟;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方海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燕红;基于“自主”的教师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冰;高职生专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晓悦;职业初期工作压力与倦怠的衍变关系纵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常建轩;企业信息安全策略成功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羽;基于改进技术接受模型的ERP系统实施方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永贤;大学生职业兴趣、择业效能感的量表编制及其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罗瑞;专家型教师自主发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世清,刘伟芳;浅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2 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3 华国栋;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4 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克敏;;随班就读的政策发展及其分析[J];教育导刊;2010年02期
2 徐玉斌;李迤航;;从生存走向生活——浅谈聋哑人的融合教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依娜;;与普教共同发展的瑞士特殊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4 李秋华;;在职教师“以研促训”培训模式的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03期
5 崔凤鸣;;推动残疾人融合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6 曹杰昕;;“四化”——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着力点[J];湖南教育(上);2010年05期
7 栾昕畅;;从“平等”的概念分析香港融合教育发展中的利与弊[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3期
8 黄兆信;郭丽莹;;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面临新挑战[J];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9 蔡蓓瑛;;融合背景下特殊早教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6期
10 王燕;;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现状调查[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登成;;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管理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2 谭连芳;唐妮萍;;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需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顾媛菲;;独生子女教师正确面对职业疲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4 余正国;;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5 王蕾;;对“禁止有偿家教政策”的价值分析——以《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为个案[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方骏;何丽芳;;战后香港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7 陈时见;;教师教育的源起与流变[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8 王学风;;澳门师范教育历史沿革概述[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9 高谦民;;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回顾[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10 陆亚维;;高职院校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端鹏;不得以取成绩单为名让学生到校[N];济南日报;2011年
2 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苏伟珍;厦大附中:“推门听课”助力年轻教师成长[N];光明日报;2011年
3 陈曦;课外辅导热能否降温?[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李泓冰;吃空饷背后的“失守”[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余红 龙舟 整理;更多优惠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N];云南日报;2011年
6 杨沫;我市两所职校入选首批国家中职教改示范校[N];太原日报;2011年
7 西南政法大学 陈建平;保障低收入家庭儿童:教育为先[N];法制日报;2011年
8 康丽;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N];中国教师报;2011年
9 记者 刘小飞;我市推行干教名师名课制度受好评[N];郴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郑义 实习生 晴瞳;新村黑辅导班民宅“躲猫猫”[N];大庆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2 张元;职前与在职幼儿教师课程观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玲;美国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实践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祥;在职教师网络培训中的组织、内容、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荣娟;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社会政策和实现环境互动的过程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彭婷;对美国职前普通小学教师对融合教育所持态度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连玉生;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目标体系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翠;PLC视域下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龙兰思;澳门教师对听觉障碍学生融合教育的态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杜颖颖;视障高等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2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8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