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仫佬族 多元文化教育 意识三态说 民族文化传承
【摘要】: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仫佬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和途径,提出应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多元一体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
【作者单位】: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河池学院高教研究室;
【关键词】: 仫佬族 多元文化教育 意识三态说 民族文化传承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课题“广西仫佬族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研究”[FMB110045]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仫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人口20.74万(200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县仫佬族人口有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1]。仫佬族是我国西南山区的一个土著民族,有语言无文字,主要使用仫佬语,大部分人兼通汉语。仫佬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钱民辉;沈洪成;;从意识三态观重新审视现代性与民族教育之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杨丽萍;;从文化认知、文化自信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与整合——壮族认同教育新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5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6 钱民辉;;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文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兰莹萱;;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杜钢;;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刘耀霞;;谈兵团文化传承的困境[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5 李永伟;朱丽杰;;多元文化背景下编辑文化的重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2期
6 徐玲;戴剑;;文化输出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若干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严然;;羌族刺绣的社会文化功能与传承[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8 洪瑕思;李春忠;;“多元一体教育”理论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建设的启示[J];沧桑;2009年06期
9 邹礼跃;;对文化相对论的批判及反思[J];成功(教育);2009年11期
10 刘兴旺;湖湘文化传承与湖南“三化”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余海波;;大学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校园文化[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程彩霞;;南京历史文化之品格及其传承机制探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韩男洙;;浅谈韩国清明[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5 王圆圆;;拓宽草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途径[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仝艳锋;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陈蓉;城市公园绿地主题的确立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卓么措;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婧;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丽芸;赣南地区客家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石静;民族地区小学美术教师在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的角色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亲毅;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胡锦;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选择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昭华;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吕金梅;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唐洁;源于少数民族地区游戏的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杨泽军;加模苗寨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的教育应对[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余晓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3 滕星;;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万明钢;;论美国多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5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现状 经验 展望[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6 张爱英;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共同繁荣[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7 王军,平山求;日本的“异文化间教育”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8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9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10 李富强;;壮族认同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新宇;;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2 李瑾瑜,奂平清;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误解及其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马春花;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9期
4 董丽;;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教育公平[J];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05期
5 王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教育之比较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杨晓;多元文化教育——关于民族教育的新理论[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7 吴永忠;略论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唐启秀;潘广成;;“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要慎行[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9 陈梅;;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在凉山彝族地区实施的必要性研究[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4期
10 周晓蕾;;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必要性探究[J];现代商业;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琼;;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2 王兆t,
本文编号:791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9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