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野下的随班就读教师:困境与出路
本文关键词:专业化视野下的随班就读教师:困境与出路
【摘要】:从专业化的视角来看,随班就读教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教师,主要表现为,其专业身份不明确,专业素养较低,专业培养与培训缺位。从理论上来讲,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需要通过实施专门的资格认证来确认其身份和地位,从全纳视角出发建立一体化的随班就读教师养成机制,同时需要随班就读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实现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专业化 随班就读 教师教育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10SJB880021)的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开始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于是,随着随班就读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班就读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桎梏。因此,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素质、促进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为了当前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定倩;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陈光华;张杨;石颖;王璐;吴盈盈;;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吴玲,郭孝文;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金祥林,廖祥红;专业化与新时期教师质量标准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刘岩;论专家型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刘桂海;关于学校体育“元理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王建欣;陈洁敏;;对高校培养特殊体育师资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曹仲岗;教师专业化与现代教师的培养和提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周小山,严先元;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一体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9 杨茜;教师专业化趋势与现代教师专业化教育的提高[J];沧桑;2005年Z1期
10 陈章顺;高师“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论析[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爱丽;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坚;论中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姚红玉;我的新教师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夏素荣;农村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戴年红;我国高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晓倩;高师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海燕;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玉曼;基于市场准入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慎刚;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定倩;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韦小满,袁文得,刘全礼;北京香港两地普小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6 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7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8 彭霞光;培智学校教师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4期
9 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10 彭霞光;特殊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运娟;;试论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的专业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翟海珍;;影响师范院校学生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接纳态度因素的调查研究——以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钟兴玉;;精心谋划,建构随班就读家校互动平台[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4 戚克敏;;浅谈特殊教育的“一体化”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5 刘美娟;李思源;冯知岭;丁武;刘树宅;;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岗位研究[J];继续教育;2011年07期
6 田冰;;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J];统计与管理;2010年01期
7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8 苏秀英;;残疾人教育的有效途径浅见[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9 章华英;;学前聋健合一教育的支持条件[J];中国残疾人;2011年07期
10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芮;;精心培育随班就读生[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学富;;我校是怎样抓好随班就读工作的[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付莉;;创造条件 回归主流——浅谈随班就读聋儿的幼小衔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蓉;;特殊教育中的随班就读教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苏秀玲;;全纳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周海霞;;齐心协力共同促进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沈克俭;季春萍;;浅谈“智残”学生随班就读中的一些做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栗卫军;边永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推动培训中心又好又快发展[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9 李红菊;梁海萍;;随班就读与特殊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比较[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慧敏;;健听儿家长对聋健合一教育的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磊;新津残疾儿随班就读可自选老师和伙伴[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晨 采访整理;完善特教随班就读保障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徐白仑 纪玉琴;随班就读视障儿童的教师应专门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记者 王芳;努力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N];张掖日报;2010年
5 徐莉丽;我市首批随班就读听障生升入高中[N];成都日报;2008年
6 朗飞;存储培训要专业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苏婷;视障学生随班就读呼唤政策支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陶继新 通讯员 吴红玲;随班就读让残疾儿童“零距离”接触义务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陈晓蓓;让残疾儿童就学不再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荣肖磊 仝静海;特教学校期待更多支持[N];河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美;我国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莉莉;小学轻度弱智随班就读生家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凌东山;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差异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吴筱雅;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写作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仲建维;为了所有人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静静;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阅读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志丽;随班就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堵洁芸;随班就读轻度智力残疾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素琼;随班就读中社交技巧教学及成效的实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8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sjy/79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