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人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09 22:12
本文关键词:中国武术人学思想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是,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自然生态问题、社会不和谐因素、自我实现和个人追求失衡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人、自然、社会中所出现的问题,寻求一个平衡点。而中国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学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武术是中国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中国数千年来人民的智慧和结晶,不仅仅是中国人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手段,还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强大的重要精神依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武术与自然界、武术的社会化、儒道文化和武术人学思想等方面入手对武术人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武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武术是适应了人的需要而产生,武术人学观强调,习练武术要懂得顺应自然,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武术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界的学习与模仿,习练武术就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回归和敬仰,是对自然的呼唤与交融,正是因为中国武术的人学思想特质,才使得武术具有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特点。2.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赋予了中国武术所具有不同的价值与功能。武术人学思想社会性的体现,就是武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价值与功能,武术人学所包含的“文化”、“道德”等思想对于培养现代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集体主义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它可以有效促进社会控制,形成社会整合。3.以“仁”为核心和以道德为本位是武术人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武术人学观是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尺度,也指出了如何做人的价值尺度,中国武术所追求的是一种至高理想,是一种自由不羁的心灵状态,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一种人之为人的精神。
【关键词】:武术 自然 社会化 儒道文化 人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7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9-10
- 1.1.1 选题依据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7
- 1.2.1 相关概念界定10
- 1.2.2 文献综述10-17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8
- 2.1 研究对象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2.1 文献资料法17
- 2.2.2 逻辑分析法17
- 2.2.3 专家访谈法17
- 2.2.4 比较研究法17-18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8-46
- 3.1 中国武术与自然的和谐研究18-25
- 3.1.1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中国武术产生的前提18-19
- 3.1.2 人类原始信仰和对自然的崇拜19-20
- 3.1.3 武术是适应了人的最初需要而产生20-22
- 3.1.4 中国武术师承自然,,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22-25
- 3.2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的社会化发展及其价值功能25-34
- 3.2.1 武术的社会性分析25-31
- 3.2.2 武术的社会化分析及其功能价值31-34
- 3.3 传统儒道人学思想与中国武术的关系分析34-46
- 3.3.1 对传统儒、道文化的解读34-35
- 3.3.2 武术人学思想与儒道文化35-41
- 3.3.3 儒道文化冲突与融合与武术人学思想41-42
- 3.3.4 儒道文化互补交融对武术人学思想的影响42-46
- 4 结论与建议46-48
- 4.1 结论46
- 4.2 建议46-48
- 5 参考文献48-51
- 6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51-52
- 7 附件52-53
- 8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英健;;人学研究的新视角与“以人为本”人学观的新开拓[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马新;;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J];史学月刊;2006年08期
3 李圣;儒道互补与武术人文精神[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邵汉明;儒家人学研究二十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赵子建;;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03期
6 陈立国;论体育的人学观[J];体育与科学;2003年01期
7 雷军蓉;巩子天胤;张继生;;自然关怀与武术离位——自然生态学视角下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3年02期
8 孙刚;;基于“和合”理念的武德审美文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杨建英;;武术传统中的自然生态剖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1002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0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