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体育健身视域下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科学体育健身视域下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体育健身 河南省 社会体育指导员 指导行为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满足之后,对生活方式的追求逐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承载者对我国当下体育事业的推广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和改善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工作的建设就成为当下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过程当中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科学健身视域以及推动全民健身过程当中,通过对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解社会指导的指导行为、指导体系等,对更好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体育指导过程当中,除了对于受众进行相关基础的体育指导之外,还有从保健层面,科学健身等方向来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对更好促进全民健身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其能够更加制度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发展,就需要立足于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基于科学体育指导的基础上推广全民健身,在过程中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就成为当下一个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学历、分布领域,以及对体育保健的认识及掌握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科学体育健身视域下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男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高于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比例最高的是41-50岁年龄段,占所调查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的31.03%;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比较缺少,普遍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长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2.有15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选择义务指导,且指导对象大多是老年人;4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就职于健身房,指导对象多数都具有针对性;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仅占总数的38%,其他均为非体育专业。3.有52%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较重视在指导过程中运用体育保健知识,其中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数的32%,非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数的24%;其中体育专业毕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得科学体育健身理论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通过学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而非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取途径主要为书籍和互联网。4.根据指导人群脉搏来进行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数的9%;根据指导的经验控制运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数的33%;认为运动强度不大,不用控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数的58%;在运动损伤的处理过程当中,能够基本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数的8%;对处理运动损伤有一定了解,能处理常见运动损伤的占总数的41%;不太了解如何处理运动中损伤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到总数的51%。多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科学体育健身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较低,对科学的健身指导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认识。5.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偏低,专业知识较弱难以进行科学指导。持证上岗制度不严,无偿服务推广不够。结论1.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现象,这与我国体育健身人群中“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正好相反。与体育健身的人群出现不协调现象。2.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文化程度结构偏低,高学历及学过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太少。3.社会体育指导员中,主要以义务指导为主,大多在公共场所,部分就职于健身房。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愿意在形成规模的健身网点进行健身指导,少数人希望在自己组织的新健身网点进行指导。4.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学习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过程中,对体育保健知识的重视程度较高,科学健身落实的较好。非体育专业出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积极性较高,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书籍来进行自主的学习。5.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指导率偏低,专业知识较弱难以科学指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不严,无偿服务推广不够。6.科学体育健身指导的培养对策应从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置,增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政策,定期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与评估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科学体育健身 河南省 社会体育指导员 指导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5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3
- 1.3 文献综述13-15
- 1.3.1 科学体育健身的意义和价值13
- 1.3.2 科学体育健身视域下的体育健身13-14
- 1.3.3 科学体育健身视域下社会指导员的刚性需求14
- 1.3.4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掌握的科学体育健身的理论与技能14-15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15-17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7
- 2.2.1 文献法15
- 2.2.2 调查法15-16
- 2.2.3 数理统计法16-17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7-41
- 3.1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信息的分析17-21
- 3.1.1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17-18
- 3.1.2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文化程度结构18-20
- 3.1.3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年限与级别20-21
- 3.2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的分析21-25
- 3.2.1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调查分析21-22
- 3.2.2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环境分析22-23
- 3.2.3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与工作对应分布23-25
- 3.3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科学体育健身理论的分析25-26
- 3.3.1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科学体育健身理论知识的认识25-26
- 3.3.2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体育健身理论知识的获取途径26
- 3.4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体育健身理论的应用26-30
- 3.4.1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中运动量的控制26-27
- 3.4.2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27-29
- 3.4.3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保健知识运用情况的调查29-30
- 3.5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行为的问题分析30-34
- 3.5.1 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偏低30-31
- 3.5.2 专业知识较弱难以科学指导31
- 3.5.3 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情况不严31-33
- 3.5.4 无偿服务方式推广不够33
- 3.5.5 队伍结构不合理33-34
- 3.6 科学体育健身视域下河南省社会指导员指导行为培养的对策34-41
- 3.6.1 优化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置34-35
- 3.6.2 增进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35-36
- 3.6.3 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激励政策36-37
- 3.6.4 定期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与评估37
- 3.6.5 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养37-38
- 3.6.6 建立完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38
- 3.6.7 借助高校力量全面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能力38-41
- 4 结论与建议41-43
- 4.1 结论41
- 4.2 建议41-43
- 4.2.1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41-42
- 4.2.2 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系42
- 4.2.3 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能力42-43
- 参考文献43-47
- 附录47-53
- 附录A 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保健意识问卷调查表47-51
- 附录B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51-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坚,柳川;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基本框架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黄胜,林红;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及资格认定制度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0年05期
3 依惠琴;努力搞好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J];体育函授通讯;2000年03期
4 樊西宁;21世纪初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构想[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5 朱寒笑,余健;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0年06期
6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制工作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肖谋文;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1年06期
8 张学纲,杨琬;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陈然;对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10 贾春佳,于言利;浅谈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耿丹;许全成;;面向2010年的番禺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芳;马鸿韬;;试探影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效果的原因及解决对策[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光;;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小龙;;浅析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吕旭涛;;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发与管理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相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焕新;;我国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级分类与指导模式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罗立新;;湖南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志红;王淑英;孔宁宁;;关于河北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模式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利锋;孙晋芳;;建设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问题的法律分析[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光;社会体育指导员何时走近你我他[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平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上海[N];中国体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曹_g;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三大选择[N];中国体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曲晓阳;社会体育指导员期待规范发展[N];中国体育报;2005年
5 张立中;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N];中国体育报;2007年
6 刘雨时;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河北培训[N];中国体育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王韶韵邋通讯员 王琴芬;南湖区成立全市首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N];嘉兴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臻 通讯员 程俊渤;我市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面展开[N];德州日报;2008年
9 王燕;甘肃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N];中国体育报;2008年
10 记者 刘泷;我市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N];赤峰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云;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张润红;吕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素质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王炜;长沙市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辉;郑州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耿廷芹;山东省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对策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靳娟;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祥;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隋志宇;辽宁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10 李光;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5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0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