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中核心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7-10-12 01:07
本文关键词: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中核心问题探讨
【摘要】: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跳远项目在过去的十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逐渐向体育强国靠拢,2009年我国跳远运动员张晓一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以8.27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女子跳远项目金牌被浙江选手陆敏佳以6.74米的成绩夺走,同时创造了近三届全运会最佳成绩;2014年我国跳远名将李金哲在德国巴特朗根萨尔察跳远专项赛上以8.47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决赛中,19岁的中国小将王嘉男以8.18米的成绩获得第三名,这也是亚洲历史上首枚世锦赛跳远奖牌,中国另两位选手高兴龙以8米14获得第四名,李金哲以8米10获得第五名。以上取得的成绩是由我国几代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长期的实践训练过程中,对训练方法、训练计划等不断地加以完善后而获得的。也向世人展示出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对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思路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本研究在当今社会对跳远竞技项目需求视角下,通过对在我国及四川省高水平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中针对核心问题已存在的训练方法、手段、经验等进行了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到大量的有规律性的东西,使这些都上升为系统性的理论成果,建立我国跳远项目的运动训练体系,从而让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可以有章可循,并全面促进我国跳远事业的全面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在竞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跳远本质上属于速度性项目,在跳远技术中改进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水平是能否在跳远项目中获胜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助跑的方式、助跑的节奏以及影响助跑的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跳远运动员助跑特点,为跳远运动员提供可行性参考。在保证具有较快助跑速度的同时,还要可以保证有一定的快速起跳能力,本文对运动员跳远起跳技术,以及起跳专项力量素质特征的全面分析,对我国跳远运动员起跳的基本情况做了深入的探索,对其中合理的因素进行强化,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开展各项训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研究,跳远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包括:运动员助跑速度的训练,起跳技术的训练以及专项力量的训练。2.跳远项目训练“核心问题”的有效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3.跳远项目助跑速度快慢与运动员跳远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助跑速度越快,运动员成绩就会越好。但其决定因素取决于起跳技术的好坏。4.起跳技术是跳远项目的核心环节,规范的起跳动作,能有效的减少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创造有利的腾空速度和腾空角度。在训练过程中应加强运动员跳跃能力的练习,采用快速力量训练方法,提高跳远运动员爆发力。5.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在整个跳远训练中尤为重要,要注意专项力量训练的均衡性和全面性。
【关键词】:跳远 助跑 起跳技术 专项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概述10-12
- 1.1 选题依据10-12
- 1.1.1 跳远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核心问题10-11
- 1.1.2 跳远项目专项训练的重要性11-12
- 1.2 选题意义12
- 2 文献综述12-17
- 2.1 国外研究概述12
- 2.2 国内研究概述12-17
- 2.2.1 跳远训练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现状12-13
- 2.2.2 跳远助跑速度训练研究现状13-15
- 2.2.3 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训练研究现状15
- 2.2.4 跳远专项力量训练研究现状15-17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7-18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8
- 3.2.1 文献资料法17
- 3.2.2 访谈法17
- 3.2.3 逻辑分析法17
- 3.2.4 数据统计法17-18
- 3.2.5 问卷调查法18
- 4 结果与分析18-28
- 4.1 跳远项目专项训练中的核心问题18-19
- 4.1.1 核心问题概念界定18-19
- 4.1.2 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中的核心问题19
- 4.2 跳远运动员助跑的研究与分析19-23
- 4.2.1 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分析19-22
- 4.2.2 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训练方法22
- 4.2.3 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分析22-23
- 4.2.4 跳远运动员助跑方式23
- 4.3 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23-25
- 4.3.1 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24-25
- 4.3.2 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训练方法25
- 4.4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分析25-27
- 4.5 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中存在的不足27-28
- 4.5.1 训练负荷、训练强度的分配27
- 4.5.2 起跳能力和助跑速度发展不均衡27
- 4.5.3 力量训练发展不平衡27-28
- 4.5.4 助跑技术分段练习手段的差异性28
- 4.5.5 运动员训练手段的单一性28
- 5 结论与建议28-30
- 6 参考文献30-32
- 致谢32-33
- 附件133-34
- 附件2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兴生;;关于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文献综述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3 张宝峰;崔浩澜;;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阶段步长调整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于军;曹军;;影响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李国雄,冯树勇;跳远运动员速度与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J];田径;2002年10期
6 黄继珍,陆利国;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1015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1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