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5:32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双版纳 傣族武术 发展


【摘要】: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曾经是傣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傣族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客观环境的改变致使这一优秀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构建傣族武术理论体系,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科研方法对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傣族武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傣族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劣势,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其主要结论如下:1.傣族武术曾是傣族体育中普及面最广的一项运动,具有传承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由傣族武术的动作符号、物质的实体、传承人共同承担着传承过程中的载体作用。2.傣族武术在自然崇拜、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其他民族的迁入以及佛教思想诸多背景下,被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的傣族武术。3.将傣族武术的发展历程分为:初始阶段指原始社会至商朝时期,期间主要由简单狩猎动作以及娱乐祭祀武舞两部分组成;发展阶段指西周至宋朝前期,当时它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并在南诏的服兵役制度下,组建了首支较规范的部队;鼎盛阶段指宋朝末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傣族武术正式进入军事领域,成为一种军事技能,训练方法也随着军事制度不断完善逐渐趋于专业化,加上与其他民族武术的交流融合,才创造出了内容丰富的傣族武术;衰落阶段指土司制度废除以后至20世纪末期,此时的傣族武术随着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被人们淡忘;复兴阶段指2004年我国非遗保护的兴起至今,各级部门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使得傣族武术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视野中。4.目前傣族武术在西双版纳的发展现状还基本是靠生产生活的自然需求或政府的扶持来维持发展的,还并未能触发大多数人对其保护的自觉性,因此政府及各类组织进行了多种实践活动来增强人们对傣族武术的感情。5.傣族武术存在优势包括:丰富的武术内容、练习人数的上升、社会各界的支持、政策的出台、两种教育的存在、旅游业的成熟、具体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劣势包括:缺乏优秀武术教练、自身体系的不完善、形式的舞蹈化、影响范围的狭窄、西方体育的竞争等。6.研究提出了合理发展建议,包括:筛选优秀的傣族武术拳师,创编规定套路,确定推广人群,协调其他载体共同发展,进入学校和寺庙的教育体系,进入现代舞台,创立专门协会,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等等。
【关键词】:西双版纳 傣族武术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2
  • 1.1 选题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际意义12
  • 2 文献综述12-19
  • 2.1 关于其他少数民族武术的研究12-14
  • 2.1.1 其他少数民族武术的发展现状12-13
  • 2.1.2 其他少数民族武术的发展策略13-14
  • 2.2 关于傣族武术的研究14-16
  • 2.3 西双版纳州现存的傣族武术套路16-19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19-21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方法19-21
  • 3.2.1 文献资料法20
  • 3.2.2 历史研究法20
  • 3.2.3 访谈法20-21
  • 3.2.4 实地考察法21
  • 3.2.5 比较分析法21
  • 3.2.6 综合分析法21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1-50
  • 4.1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研究背景21-28
  • 4.1.1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概况21-26
  • 4.1.2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起源26-27
  • 4.1.3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形成背景27-28
  • 4.2 傣族武术的发展历程28-41
  • 4.2.1 傣族武术的初始阶段28-31
  • 4.2.2 傣族武术的发展阶段31-34
  • 4.2.3 傣族武术的鼎盛阶段34-38
  • 4.2.4 傣族武术的衰落阶段38-39
  • 4.2.5 傣族武术的复兴阶段39-41
  • 4.3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发展现状41-47
  • 4.3.1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发展情况的分析41-42
  • 4.3.2 西双版纳州当地三个村寨的发展现状42-43
  • 4.3.3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践43-45
  • 4.3.4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分析45-47
  • 4.4 西双版纳州傣族武术的发展建议47-50
  • 4.4.1 筛选优秀的傣族武术拳师47-48
  • 4.4.2 创编规定套路,制作宣传影片48
  • 4.4.3 确定傣族人民为首要推广人群48
  • 4.4.4 与发展情况好的载体共同发展48-49
  • 4.4.5 学校教育与寺庙教育相结合49
  • 4.4.6 进行适当艺术加工,搬上现代舞台49
  • 4.4.7 创立专门协会,充实理论研究49
  • 4.4.8 培养傣族武术人才,参加少数民族运动会49-50
  • 5 结论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59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武;对传统武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2 李厚芝,方长生;论武术资源的基本特性与市场开发[J];体育科研;2004年05期

3 康春兰;康武军;毛丽红;;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探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刘宝禄,王文扬;对现在武术的认识和传统武术发展的再思考[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5年05期

5 郭志禹;论观念转变与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6 王广林;;浅析传统武术的现状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6期

7 洪浩;张龙栓;;对武术进奥运会若干理论问题的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09期

8 ;我院武术代表队在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高娅;陈如桦;廖元金;;闽台武术交流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年05期

10 栗胜夫;杨丽;;关于武术进奥运及办好奥运会武术比赛的若干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茂林;姜明;孙红梅;;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郭玉成;郭玉亭;邱丕相;;武术传播的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张厚福;张春燕;钟明宝;;武术的知识产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守靖;;从文化学视角看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郭玉成;;论“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期间的武术传播[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颜秉峰;李成银;陈寿忠;;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李成银;张银行;;关于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的宣传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王林;虞定海;;北京奥运会期间武术传播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林志刚;周士菊;;关于开发2008奥运武术旅游资源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同鹏;李正虎:痴情武术不言悔[N];平凉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郑红深 薛原;东亚运有助武术推广[N];人民日报;2001年

3 劳王;北京武术赛事多[N];人民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静;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N];中国体育报;2003年

5 孙高举;在武术天地里翱翔[N];吉林日报;2006年

6 琚柏林 夏桐茂 张恩顺 刘钊;中华武术在唐山的传承与发展[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7 成雄;我市将承办全国农民武术大赛[N];天水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凯;发展武术要有新思路[N];郑州日报;2006年

9 聂威;中华武术应向全民健身普及[N];淄博日报;2007年

10 马新建;麦积武术源流及兵器收藏[N];天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温搏;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印东;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薛宇;武术现代化发展理论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8 曾天雪;文化误读与武术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9 马文友;中国武术的审美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10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019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19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