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国大学生和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部分素质指标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4:31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和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部分素质指标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巴基斯坦留学生 体质健康 比较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致力于对比分析北京市内中国大学生和巴基斯坦大学留学生之间的差异。发现目前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巴两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探讨分析加强体质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从而促进巴基斯坦和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健康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身体体质是判断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人类和公民的健康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甚至于国家和整个民族。随着一个世纪以来的在各个领域发展,各个民族的研究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不管是在体质的概念、体质的判断,还是在文本的指标、运动员的转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方面。学生作为被高度重视的研究对象,因而每个国家都对其十分重视,相关的研究也比较系统。但是,由于测试仪器、设备、方法在不断完善并变化着,因此,在测试的真实性和分数方面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亟待解决。分析一些指标下降原因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与研究提高身体素质是一样的。每个国家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上都呈现出一种相同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国家人体结构和人体功能指数,本研究选择巴基斯坦男大学生这一特定的人群,采集了大量信息,来判断他们的身体形态和功能,进而比较和分析中国和巴基斯坦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差异。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系统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采用Excel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研究结果:1.中巴两国大学生只在身高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即中国大学生平均身高高于巴基斯坦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BMI方面,两国大学学生均没有明显差异。巴基斯坦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稍有区别但无显著性差异。但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比中国学生的腰臀比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和上臂测试结果说明,中国大学生均长于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手长方面,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则长于中国大学生。2.中国大学生的大腿和小腿的长度均大于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率方面,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明显高于中国大学生,差异十分显著(p0.01)。收缩压方面,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也有明显差别,显著低于中国大学生(p0.05)。舒张压方面,两国学生则没有显著性差异。4.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在左手和右手握力测试中,其表现均高于中国大学生,且差异显著(p0.05)。5.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比中国大学生的脂肪百分比高,且显著有性差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肉力量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身体形态方面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身体形态较中国大学生更健壮。其身高明显低于中国大学生,腰臀比则明显高于中国大学生。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前臂、上臂、手长方面均无明显差异。2.身体机能方面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比中国大学生的心率高,差异非常显著。收缩压则明显低于中国大学生。舒张压则无明显差异。3.身体素质方面握力方面,中国大学生左手和右手要比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的大,差异很明显。研究结论:1.本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可在今后的研究中多增加样本量,从而增加数据的可靠性。2.本研究只研究了男性的指标,未涉及女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对女性进行调查研究。3.受限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测试指标方面未能全部包含,所得出的结论还需进一步验证。4.本研究认为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缺少有组织有纪律的体育锻炼,故希望相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为促进中巴交流,丰富课外体育活动,逐步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 巴基斯坦留学生 体质健康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49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1 前言11-28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12-13
  • 1.2.1 选题目的12
  • 1.2.2 选题意义12-13
  • 1.3 研究任务13
  • 1.4 文献综述13-28
  • 1.4.1 概念13-15
  • 1.4.2 体质健康研究15-19
  • 1.4.3 国外体质测试的演变过程19-20
  • 1.4.4 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现状20-24
  • 1.4.5 体质的影响因素24-26
  • 1.4.6 巴基斯坦的相关资料26-28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28-30
  • 2.1 研究对象28
  • 2.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28-30
  • 2.2.1 文献资料法28
  • 2.2.2 专家访谈法28
  • 2.2.3 测试时间28
  • 2.2.4 数据统计法28
  • 2.2.5 测试方法28-29
  • 2.2.6 测试指标29
  • 2.2.7 比较分析法29-30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0-34
  • 3.1 数据结果30-32
  • 3.1.1 中国和巴基斯坦留学生的身体形态分析及比较30-31
  • 3.1.2 中国和巴基斯坦留学生的身体机能的分析及比较31-32
  • 3.1.3 中国和巴基斯坦留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分析及比较32
  • 3.2 讨论与分析32-34
  • 4 结论与建议34-35
  • 4.1 结论34
  • 4.1.1 身体形态方面34
  • 4.1.2 身体机能方面34
  • 4.1.3 身体素质方面34
  • 4.2 建议34-35
  • 参考文献35-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寻找我身边的求职明星”活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04期

2 ;我校学子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1期

3 本刊编辑部;;你不再是一个旁观者[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09期

4 ;我校荣获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倪坚;;论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怪圈[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07期

6 ;1.2%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J];职业;2010年19期

7 秦波;;不同研究取向下影响中国大学生幸福感因素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0期

8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征稿启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15期

9 ;数字[J];成才与就业;2013年20期

10 ;四个大学生创业园区助3000学子自主创业 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湖南经验备受瞩目[J];湖南教育(中);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占安;;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大学生[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兵;苑奇辉;曹天民;;关于中国大学生心智脆弱的分析与预警[A];校园拒绝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六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岳晓东;;培养幽默品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许声宏;杨旖旎;;空手道运动在中国高校的推广及管理[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吴荣先;RonaldF.Levant;;性别和社会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男性观念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吕媛媛;赖胤兆;;一英里亚极限跑测试中国大学生VO2max的有效性验证研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晓森;首届“中国大学生自强奖学金”颁发[N];人民日报;2008年

2 记者陈欣然;津门三学子成“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N];天津教育报;2009年

3 杨妤;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记者 黄征邋通讯员 周苏展 黄伟;当选全国自强之星标兵[N];长江日报;2008年

5 刘晓星 记者 徐天宇;鞍山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N];鞍山日报 ;2008年

6 记者 黄永礼;四学子自强获殊荣[N];安徽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守帅;我省3学子当选“自强之星标兵”[N];四川日报;2009年

8 记者孟进 柏蓓;激发中国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N];中国民航报;2009年

9 记者 余依霖;《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10 曾湘泉;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雅欣(Sumbal kaynat);中国大学生和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部分素质指标的比较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2 安亚萍;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春鹏;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述美剧对中国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俊峰;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角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游戚东梦;论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6 杨默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大学生礼貌意识偏差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孙艺闻;网络舆论的不良因素对中国大学生个人道德观的影响及对策[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于丛聪;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赵翠翠;90后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天君;关于中国大学生校园跨文化接触的定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5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25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