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3:23

  本文关键词: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爆发力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 实验研究


【摘要】: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爆发力对大部分的体育项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提高竞技水平,都要以良好的爆发力作为基础。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每一个击球动作都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身体的力量积蓄在上肢并爆发出去。在战术中需要拥有快速的节奏变换、防守反击、变速突击才能将羽毛球各技术的效果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在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中,传统的训练方法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效果一般,而且方式比较单一和枯燥。本文试图探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当中的应用效果,期待为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提供新的训练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当中的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经过12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之后,运动员两次15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和10次低重心步法成绩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出此可以得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2.在经过12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之后,运动员的羽毛球掷远和15s仰卧起坐成绩提高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由此可以得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上肢及躯干爆发力。3.在经过12周传统爆发力训练之后,运动员两次15米折返跑成绩和15s单摇跳绳成绩提高成非常显著性(P0.01),立定跳远、15s仰卧起坐、10次低重心步法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以得出,传统爆发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上肢、躯干以及下肢爆发力。4.实验之后,实验组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对照组成绩,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15米折返跑、15s仰卧起坐、羽毛球掷远、10次低重心步法几项成绩的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由此得出与传统爆发力训练相比,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以更好的提高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5.在羽毛球掷远测试成绩对比中看出,对照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可见传统跳绳训练依然是提高踝、膝尤其是腕关节爆发力非常好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爆发力 少年羽毛球运动员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2
  • 1.1 选题依据11
  • 1.2 选题目的、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9
  • 2.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2.1.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国外研究现状12-15
  • 2.1.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15-17
  • 2.2 国内外爆发力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现状17-18
  • 2.3 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方法及手段的研究现状18-19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9-33
  • 3.1 研究对象19-20
  • 3.2 研究方法20-33
  • 3.2.1 文献资料法20
  • 3.2.2 问卷调查法20-21
  • 3.2.3 数理统计法21
  • 3.2.4 实验法21-33
  • 4 结果与分析33-52
  • 4.1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基本理论33-39
  • 4.1.1 相关概念的界定33-35
  • 4.1.2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形式35-36
  • 4.1.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前的准备活动36
  • 4.1.4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分类36-38
  • 4.1.5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需要考虑的因素38-39
  • 4.2 在羽毛球训练中引入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作用39-41
  • 4.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实验结果41-52
  • 4.3.1 对照组实验结果与分析41-45
  • 4.3.2 实验组实验结果与分析45-50
  • 4.3.3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50-52
  • 4.4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与传统抗阻训练结合的探讨52
  • 5 结论与建议52-55
  • 5.1 结论52-53
  • 5.2 建议53-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60-71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义彪;;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步法训练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王刚;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周长庚;鲁智勇;周敬滨;李伟;;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腰椎损伤影像学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4 李国萍;;浅谈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全面素质的锻炼[J];才智;2009年02期

5 庞文绮;李薇;;广东省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6期

6 常军;王轩;;对我国优秀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孙伟;;谈羽毛球运动员的营养需求[J];社区医学杂志;2010年23期

8 刘巍;;运用生理生化指标指导羽毛球运动员科学训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1期

9 陈盛;;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7期

10 寇世雄;徐秋;;论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的灵活性[J];湖北体育科技;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勇民;赵聚奎;;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及其对成材过程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滔;魏源;吕长生;范毅方;;专业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基本行为特征[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叶浣钰;迟立忠;;信息量与认知风格对羽毛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准确性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勇;赵焕彬;;羽毛球运动员损伤及针对性体能训练[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路瑛丽;徐建方;张漓;冯连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汤杯赛机能状态的监测与分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邓伟明;;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的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张健;王巍;杜爽;;疲劳前后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足踝部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8 姜涛;赵亚琼;张煜;周凯;张楚;刘新荣;;陕西省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测定与评价[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9 孟庆川;陈周业;戴金彪;;世界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因达农的技战术特征研究[A];2013体育计算机应用论文集[C];2013年

10 傅维杰;;羽毛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浅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中共贵阳市委政策研究室挂职副主任 王杏飞;如何对待不完美的规则[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朱凯;规则碰撞道德 各方全是输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3 本报记者 邹明;体育事业蓬勃发展[N];乐山日报;2005年

4 赵晶;立好规才能守好德[N];经济参考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邱宪祥;中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台湾羽毛球运动员选材标准[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钟建萍;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阮文德;越南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吴卫兵;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训练机能监控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靓;不同注意指向对羽毛球运动员发球绩效及肌电特征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杜宁;羽毛球运动员在预判过程中视觉搜索特征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3 张煜;陕西省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4 包长春;业余羽毛球运动员场地意识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汪俊杰;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6 马玲;甘肃省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及建议[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恕一;我国一级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8 高觉书;羽毛球运动员预期判断不同比赛情境中对手回球落点的眼动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2年

9 郭宝明;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智能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3年

10 徐振军;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1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31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