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21:50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健身 科学健身管理 管理机制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是不争的事实。让各年龄段人群参加科学的健身活动,提高体质抵御疾病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促进市民科学健身的发展,,科学健身管理及在管理机制中各系统良好运行成为关键。本研究就是对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让北京市市民能在更良好的管理机制的运行下进行科学健身。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相关内容进行了了解,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从体育行政部门、街道、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层面科学健身管理的基本情况的分析、对目前制约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对促进北京市市民科学健身管理的策略研究,通过调查主要得以下结果: 1.体育相关管理部门的主要精力都投放在了竞技运动上,致使在人力分配、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市民科学健身的投入比例过小。此外,北京市体育局没有专职人员全权负责全市市民科学健身方面的工作,北京市市民科学健身的管理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2.许多街道的体育部门还存在与其他部门同住屋檐下的状态,并且在人员配置反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年龄偏大和非体育专业的管理者。因此如果将体育部门单独设立的话,可能会为市民科学健身提供保障,同时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就是活动的经费,其次是场地等硬件条件设施。 3.政府对体育协会的重视程度较低,在体育协会开展市民科学化健身活动当中,其宣传力度、经费、以及社会赞助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市民健身活动开展的要求,大多数体育协会不够规范,甚至有部分还不属于合法的协会组织,所谓不合法就是未到相关单位进行注册的协会组织。 4.俱乐部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在非盈利俱乐部运营过程中根本问题是经费问题问题,有好的一些想法没有经费则难以开展,经费一直和俱乐部本身发展存在相矛盾的关系,北京市体育俱乐部自给自足的能力还比较较差,在硬件条件设施方面常年的挂靠、依靠使得俱乐部的发展滋生了很大的依赖性。 5.在科学健身管理机制当中,各个部门机构联系不是很紧密,没有形成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联络机制。 根据结果得以下建议: 1.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设置专门的人员来对北京市市民科学健身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对北京市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 2.针对街道群众体育工作应设有独立办公的场所或者是机构,对管理人员的配置应进行优化,加强街道体育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明确其职能,并且街道应该尝试吸纳社会资金,对场地设施进行更新与维护。与学校进行合作,努力实现场馆对大众开放。 3.北京市体育协会应进一步突出自己的风格特点,提高体育协会的管理效率,同时协会上级体育行政部门应促进并且帮助体育协会活动的开展实施,加大经费的投入,只有做好对体育协会的组织管理职能,才可以基本保证体育协会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4.非盈利性俱乐部虽然有良好的精神基础,但是缺少物质基础。体育行政单位等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一些俱乐部进行公益性活动的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政府作为第三方可以协调俱乐部与场地所属单位的关系,特别是在场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政府要尽可能的给予最大的帮助。 5.加大北京科学健身职能机构的相互联系与合作,将众多个子单位,众多分支结合起来,实现机构、组织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构建有北京特色的科学健身管理机制。
【关键词】:科学健身 科学健身管理 管理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前言9-14
  • 1.1 选题依据9
  • 1.2 研究目的、意义9-10
  • 1.3 研究任务10
  • 1.4 文献综述10-14
  • 1.4.1 相关概念界定10-11
  • 1.4.2. 国外的研究11-12
  • 1.4.3 关于国内的研究12-14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方法14-16
  • 2.2.1 文献资料法14
  • 2.2.2 问卷调查法14-15
  • 2.2.3 访谈法15
  • 2.2.4 数理统计法15-16
  • 3 结果与分析16-36
  • 3.1 对目前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16-24
  • 3.1.1 体育行政部门在科学健身管理中的基本情况16-17
  • 3.1.2 街道在科学健身管理中的基本情况17-19
  • 3.1.3 体育协会在科学健身管理中的基本情况19-22
  • 3.1.4 体育俱乐部科学健身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22-24
  • 3.2 对目前制约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主要因素分析24-33
  • 3.2.1 人员配置24-27
  • 3.2.2 资源配置27-28
  • 3.2.3 筹资机制28-30
  • 3.2.4 信息联络与宣传机制30-33
  • 3.3 对促进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策略研究33-36
  • 3.3.1 进一步推进北京市科学健身运行机制的改革33-34
  • 3.3.2 加强科学健身事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督34
  • 3.3.3 明确科学健身管理机制中各部门的关系34-35
  • 3.3.4 建立和完善场地使用管理机制35-36
  • 4 结论与建议36-38
  • 4.1 结论36-37
  • 4.2 建议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 附件一41-43
  • 附件二43-45
  • 附件三45-47
  • 附件四47-49
  • 附件五49-50
  • 附件六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秦椿林,孟文娣,苗治文,靳厚忠;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3 马先英,杨磊,沙磊;农村体育: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4 张燕霞;张晓华;;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研究进展[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范海荣;宣传科学健身理论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3期

6 郝招;;我国社会体育运行机制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熊斗寅;;中国全民健身计划及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J];贵州体育科技;1994年02期

8 于海涛,王跃;社区群众科学健身方法的普及措施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9 赵国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改革群体管理体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0 江亮;我国群众体育有关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微;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1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51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