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8 03:05
本文关键词: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脊柱稳定性 脊柱活动度 压力中心位移 肌肉贡献率 平均功率频率
【摘要】:目的:探讨倒走、健步走和太极拳三种不同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为预防因脊柱失稳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活动指导和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倒走组、健步走组和太极拳组,进行12周的运动干预。于运动干预前后,检测直立位、前屈位、负重30s三种姿势下的骶骨倾角(Sac/Hip J)、胸椎角度和(Thoracic spine)、腰椎角度和(Lumbar spine)、脊柱倾角(Incl.)。于运动干预前、运动干预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检测压力中心左右位移、压力中心前后位移,以及竖脊肌、多裂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做功贡献率、平均功率频率。结果: (1)12周倒走运动可以明显减小骶骨倾角、全胸椎角度和,12周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减小倾角线(p0.05);12周健步走运动可以减小骶骨倾角、全胸椎角度和、全腰椎角度和、倾角线,但无显著性差异。(2)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均可以明显减小腹外斜肌双侧肌肉贡献率差值(p0.05);12周健步走运动可以明显减小竖脊肌双侧肌肉贡献率差值(p0.05),其他两种运动对其影响较小;12周三种运动干预后,多裂肌、腹直肌双侧肌肉贡献率的差值有减小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3)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均可以减小双侧压力中心前后位移差值和双侧压力中心左右位移,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健步走比倒走对双侧压力中心前后位移差值的影响更加明显(P0.05),倒走比太极拳对双侧压力中心左右位移差值的影响更加明显(p0.05)。 (4)12周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减小多裂肌双侧平均功率频率差值(p0.05),其他两种运动对其影响较小;12周三种运动干预均可以减小多裂肌、腹直肌双侧平均功率频率差值,但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太极拳比倒走对腹直肌双侧肌肉平均功率频率差值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总之,12周的三种运动均能改善脊柱的稳定性,但在改善脊柱活动度、脊柱双侧肌肉均衡性和神经肌肉调节三个方面表现不同的影响效果。 (1)12周倒走和太极拳运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脊柱活动度。(2)12周的三种运动干预均能改善脊柱双侧肌肉的均衡性,其中健步走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倒走和太极拳运动。(3)12周的三种运动干预对步态平衡性的影响较小,其中健步走与倒走的改善效果优于太极拳。(4)12周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肌肉神经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脊柱稳定性 脊柱活动度 压力中心位移 肌肉贡献率 平均功率频率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6
- 中文文摘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 1.3 文献综述11-24
- 1.3.1 脊柱稳定性概述及其影响因素11-14
- 1.3.2 脊柱活动度与脊柱稳定性14-15
- 1.3.3 步态、肌力与脊柱稳定性15-17
- 1.3.4 运动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17-24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24-30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24
- 2.2 研究方法24-29
- 2.2.1 文献资料法24
- 2.2.2 实验法24-28
- 2.2.3 数据统计分析28-29
- 2.3 技术路线图29-30
- 第三章 研究结果30-42
- 3.1 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对脊柱活动度的影响30-36
- 3.1.1 12周运动干预前后直立位骶骨倾角、全胸椎角度和、全腰椎角度和、倾角线的变化30-31
- 3.1.2 12周运动干预前后前屈位骶骨倾角、全胸椎角度和、全腰椎角度和、倾角线的变化31-32
- 3.1.3 12周运动千预前后负重30s后骶骨倾角、全胸椎角度和、全腰椎角度和、倾角线的变化32-33
- 3.1.4 12周运动干预前后直立-前屈骶骨倾角、全胸椎角度和、全腰椎角度和、倾角线的变化33-34
- 3.1.5 12周运动干预前后直立-后伸骶骨倾角、全胸椎角度和、全腰椎角度和、倾角线的变化34-36
- 3.2 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对肌肉肌肉贡献率及步态压力中心的影响36-39
- 3.2.1 12周运动干预前后竖脊肌、多裂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肌肉贡献率的变化36-38
- 3.2.2 12周运动干预前后人体压力中心前后、左右位移的变化38-39
- 3.3 倒走、健步走、太极拳对肌肉平均功率频率的影响39-42
- 3.3.1 12周运动干预前后竖脊肌、多裂肌、腹外斜肌、腹直肌MPF(mean powerfrequency)平均功率频率的变化39-42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42-52
- 4.1 12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脊柱稳定被动亚系的影响43-46
- 4.1.1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骶骨倾角的影响43
- 4.1.2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全胸椎角度和的影响43-44
- 4.1.3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全腰椎角度和的影响44
- 4.1.4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倾角线的影响44-46
- 4.2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脊柱稳定主动亚系的影响46-49
- 4.2.1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肌肉贡献率的影响46-47
- 4.2.2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步态的影响47-49
- 4.3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脊柱稳定神经亚系的影响49-52
- 4.3.1 12周倒走、健步走、太极拳运动干预对大学生MPF的影响49-52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不足与展望52-54
- 5.1 研究结论52
- 5.2 创新点52
- 5.3 不足与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60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0-62
- 致谢62-64
- 个人简历64-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瑞元,杨谦;练习不同流派太极拳时的肌电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姚鑫;;健身反向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3 姜南;;太极拳运动对脊柱健康影响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14年02期
4 尹建娜;;跑台速度与坡度对步态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5 郝卫亚;陈严;;倒走的运动生物力学与生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6 赵焕彬;霍洪峰;张静;金凤霞;;老年人健身背向走的足底压力与步态特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7 宋雅伟;魏文仪;;不同硬度鞋底对人体步行过程中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8 朱青安,,钟世镇;脊柱运动测量方法研究的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芳;脊柱生物力学加载控制及检测装置的研究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2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5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