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5周间歇性低氧抗阻训练对男性激素水平与力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8 18:51

  本文关键词:5周间歇性低氧抗阻训练对男性激素水平与力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低氧训练 生长激素 肌肉力量 身体成分


【摘要】:研究目的:低氧抗阻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但众多研究结果并非-致。本研究进行5周不同氧浓度下低氧抗阻训练,观察低氧抗阻训练对激素水平及肌肉力量的效果,探索进行低氧抗阻训练的适宜氧浓度。研究方法:25名世居平原的健康男性,随机分为3组:(1)常氧对照组NR(Fi02=21%,N=8) (2)低氧训练组HL(Fi02=16%,N=9) (3)低氧训练组HH(Fi02=12.6%,N=8);3组均安排在同一低氧训练室(温度:24度;湿度:30%)进行5周、每周2次、每次5组、强度为70%1RM、组间间歇为1分钟的杠铃深蹲练习。训练前后受试者进行1RM深蹲、静力性蹬踏(LP)、静力性伸膝(KE)与身体成分测试,并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训练前(Pre)、训练后即刻(T-0)、训练后安静15分钟(T-15)及训练后安静30分钟(T-30)抽取前臂静脉血,测试血液样本中生长激素(GH)、睾酮(T)、皮质醇(C)和血乳酸(Lac)水平。研究结果:在第一次训练过程中,3组GH、T、Lac均显著提高。HH(p0.01)和HL(p0.01)组GH训练后即刻(T-0)显著高于NR组,经过5周训练,只有HH组在T-0 GH高于NR组(p0.05);3组训练后GH水平较第一次训练时已经显著降低。5周训练后,3组间T无显著差异,HH组C较其他2组显著降低(p0.05)且T/C值显著高于HL与NR组(P0.01)。训练前后HH、HL、NR组1RM深蹲均有显著提高(p0.01);LP只有HH(p0.05)和HL(p0.01)组显著提高,且HH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NR组(p0.05);KE 3组均显著提高(HH:P0.01,HL:p0.01,NR:p0.05),组间无差异。HH(p0.05)与HL(p0.01)组经过10次抗阻训练后瘦体重均显著增加。结论:低氧下进行抗阻训练可促进激素水平与力量增长,不同浓度的低氧抗阻训练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建议在氧浓度为12.6%环境下进行抗阻练习。
【关键词】:低氧训练 生长激素 肌肉力量 身体成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10
  • 2 文献综述10-14
  • 2.1 抗阻训练10
  • 2.2 加压抗阻训练法(BFR)10
  • 2.3 低氧抗阻训练(IHRT)10-11
  • 2.4 间歇性低氧抗阻训练11
  • 2.5 间歇性低氧抗阻训练11-12
  • 2.5.1 形态改变11
  • 2.5.2 力量11-12
  • 2.5.3 感知觉适应12
  • 2.6 IHRT促进骨骼肌力量与体积增长的可能性机制12-14
  • 2.6.1 代谢产物增加12-13
  • 2.6.2 激素调节13
  • 2.6.3 肌肉的信号通路13-14
  • 2.6.4 骨骼肌功能14
  • 3 方法14-18
  • 3.1 研究对象14-15
  • 3.2 实验设计15-16
  • 3.3 低氧训练室16
  • 3.4 血液样本取样与分析16
  • 3.5 力量测试16-17
  • 3.5.1 深蹲1RM测试17
  • 3.5.2 静力性伸膝测试17
  • 3.5.3 静力性蹬踏力量测试17
  • 3.6 身体成分测试17-18
  • 3.7 3D Scan18
  • 3.8 统计方法18
  • 4 结果与讨论18-32
  • 4.1 结果18-29
  • 4.1.1 生长激素18-20
  • 4.1.2 身体成分20-22
  • 4.1.3 大腿围度22-24
  • 4.1.4 力量24-25
  • 4.1.5 血清睾酮与皮质醇比值25-26
  • 4.1.6 血清全睾酮(表1)26
  • 4.1.7 血清皮质醇(表1)26
  • 4.1.8 血乳酸(表1)26-29
  • 4.2 讨论29-31
  • 4.2.1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29
  • 4.2.2 睾酮(Testosterone)与皮质醇(Cortisol)29-30
  • 4.2.3 血乳酸30
  • 4.2.4 身体成分30-31
  • 4.2.5 大腿围度31
  • 4.2.6 力量31
  • 4.3 结论31-32
  • 致谢32-33
  • 参考文献33-38
  • 附录38-39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止戈,贺登焰;低氧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2 吕国蔚;低氧适应的进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翠萍,谢印芝,张延坤,张东祥,陈鹏;离体淋巴细胞经低氧及低氧预处理后免疫指标的变化[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4 雷雨;;低氧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5 黄群华,孙仁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8年02期

6 赵惠卿,朱玲玲,赵彤,吴丽颖,李海生,丁爱石,范明;低氧对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7 叶红,郝天玲,金咸tb;红细胞生成素3’端增强子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低氧性增殖调控中的作用[J];生理学报;2000年05期

8 韦钦胜;王守强;臧家业;王宗兴;;海洋低氧现象的研究及相关问题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6期

9 孙新甫;低氧呼吸生理[J];西藏医药杂志;1995年S1期

10 郝淑玲;于忠和;齐保申;周晓梅;;肾上腺髓质素对低氧时肺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动态变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子敏;范明;;低氧损伤与离子通道[A];2003’离子通道、受体与信号转导专题研讨会专辑[C];2003年

2 李海生;陈金武;朱玲玲;赵彤;赵惠卿;马兰;丁爱石;范明;;不同程度持续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何云凌;吴丽颖;赵彤;黄欣;张宽;王飞;朱玲玲;范明;;不同氧浓度对细胞存活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慰晓娜;何金彩;;低氧联合高脂饮食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佟长青;赵娟;李海英;薄海;;低氧及跑台运动训练对大鼠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郝珂;陈学群;杜继曾;;低氧抑制大鼠胰岛素分泌机制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代谢生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黄丽英;陈福刁;;低氧运动干预对大鼠心肌细胞自噬作用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甘祝军;朱玲玲;范明;;低氧对小鼠脑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慰晓娜;何金彩;;低氧联合高糖饮食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若华;曲璐;高亮;周维;;钱塘江河口低氧现象及形成机理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周仲全;窒息的海洋[N];辽宁日报;2008年

2 ;低氧健身好处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雪飞;间歇性低氧对学习记忆有利[N];健康报;2004年

4 李庆;健身新概念:低氧运动[N];工人日报;2000年

5 记者 马芳;地下鼠低氧生存源自基因突变[N];南方日报;2014年

6 北京体育大学科研中心教授 胡扬;低氧运动也很棒[N];健康报;2010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叶依;睡几天“低氧屋”也能减肥?[N];健康时报;2008年

8 记者 严存义 周丹波;高原低氧关注健康[N];甘肃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黄群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3 张家兴;模拟高原间歇性低氧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孙希武;不同程度减压低氧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5 郑澜;低氧运动促进肌组织血管生成的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

6 何艳;淋巴细胞膜K(v)通道在低氧免疫及适应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7 马慧娟;活性氧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适应性心脏保护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戴涛;低氧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浙江大学;2008年

9 余斌;低氧及运动对骨骼肌中低氧诱导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刘园园;高原健康理论框架下的渐进型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晓毅;甘肃鼢鼠骨骼肌低氧适应特征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钊;高原低氧低温复合作用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防治作用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3年

3 刘山;恶性肿瘤高—低氧放疗的Ⅰ期临床观察[D];青岛大学;2007年

4 邹志兵;低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低氧诱导因子和血管新生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崔芳;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对麻醉大鼠肾神经放电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郭海涛;血管钠肽对低氧促心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林松;低氧拮抗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高璐;间歇性低氧对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蕾;缺氧对二价金属转运体(DMT1)表达的影响[D];南通大学;2006年

10 高媛;甘肃鼢鼠β珠蛋白基因测序及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56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56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b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