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乒乓球女子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5:05

  本文关键词:乒乓球女子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乒乓球 胶粒快攻打法 训练方法 技战术


【摘要】:在乒乓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下,欧洲运动员在80年代中后期,将弧圈球技术的速度和旋转更好地结合起来,逐渐走向成熟,而胶粒快攻型打法虽有着的快和怪的特点,但和两面反胶打法相比没有其稳定,失误较多一些。加之胶粒快攻打法自身难度较大,导致优势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弱点明显暴露,成绩下滑,以至于后备力量匾乏。但是,作为“百花齐放”中一支重要的打法类型,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自身又有着极其独特的风格,我们对它有着丰富的训练经验,并且“物以稀为贵”。但,我们都不能否认的是,据国际乒联世界最新排名统计,女子世界排名前20名的选手,其中就有9人使用一面反胶一面颗粒胶胶皮,占前20名选手的45%,5人是该类快攻型打法。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仍然是当今乒坛无可替代的打法,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本文立足于该打法的发展现状,通过走访相关专家和教练员了解胶粒快攻打法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胶粒快攻打法的自身特点,以运动训练学为理论基础,对该打法的训练和比赛进行新探索,分析了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运动员同其它打法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得出一套适合胶粒快攻结合弧圈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为今后该种打法的运动员训练提供科学理论和参考依据。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技术分析法、三段指标评估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长处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适用于该类打法的训练方法,结论如下:1胶粒选手由于颗粒胶的特性比反胶怪,在比赛中容易过度依赖颗粒胶进攻和击球,忽略了反胶面进攻;由于受颗粒胶皮特性的限制,正、反手击球的方式略显单一,呈现左来左打,右来右打的局面。故该类打法选手正手进攻单薄,缺乏杀伤力。2颗粒胶没有反胶有粘性在击球时加不上旋转,在处理旋转球时由于胶皮的特性虽然不吃旋转,但回球稳定性不高。以姜华君等为代表运动员,在比赛中颗粒面击球容易出现越打越快,越打越急,最后因自身节奏紊乱而造成失误,同时处理底线长球时失误也较多。故该类打法运动员胶粒面击球缺乏稳定性。3该打法可多运用接发球主动抢攻或摆短制造机会进攻,利用正胶速度快、生胶回球下沉、长胶反旋转这些特点来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利用击球落点以压制对方反手位,防止对方反攻或进攻,其次是通过变线打对方中路球追身球或直线球,从而为自己争取主动的机会和形成对攻的相持局面做准备。故该类打法运动员在相持阶段比较突出,在近台能更好的充分发挥出该打法速度和多变的优势。4该打法在战术运用上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压对方反手位为主然后伺机突攻为突破口,从而打乱对方节奏得分。或以控制对方小球为主,使用撇、晃、磕、刮等技术为对方制造回球难度。5步法是乒乓球的生命,也是提高胶粒快攻选手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基础。没有一个协调、快速且运用合理的步法就无法适用于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故良好的步法对胶粒快攻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增加击球命中率和掌控击球节奏,更能充分的发挥自身快的特点,从而在比赛中做到游刃有余。
【关键词】:乒乓球 胶粒快攻打法 训练方法 技战术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13
  • 第一节 选题依据11
  • 第二节 研究范围11-12
  • 第三节 研究目的12-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17
  • 第一节 乒乓球运动中技术、战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13-14
  • 第二节 有关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研究14-15
  • 一 有关乒乓球技战术运用的研究14-15
  • 二 乒乓球颗粒胶快攻选手技战术运用研究15
  • 第三节 胶粒快攻型选手的训练方法及培养的研究15-17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9
  • 第一节 研究对象17
  • 第二节 研究方法17-19
  • 一 文献资料法17
  • 二 录像观察法17
  • 三 三段指标评估法17-18
  • 四 数理统计法18
  • 五 逻辑分析法18-19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19-37
  • 第一节 当今世界乒乓球三大主要打法的分类介绍19
  • 一 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
  • 二 弧圈结合快攻打法19
  • 三 削球打法19
  • 第二节对胶粒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的回顾19-20
  • 第三节 世界优秀女子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战术分析20-29
  • 一 女子胶粒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对阵两面反胶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分析20-23
  • 二 胶粒快攻型选手对阵反手生胶正手反胶快攻型选手的比赛技战术分析23
  • 三 胶粒快攻型选手对阵反手长胶正手反胶的比赛技战术分析23-24
  • 四 胶粒快攻型选手对阵反手反胶正手颗粒胶选手的技战术分析24
  • 五 对胶粒快攻型打法选手三段各技术得失分的的统计分析24-29
  • 第四节 女子胶粒快攻型选手技战术训练研究29-37
  • 一 提高胶粒快攻型打法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训练方法29-32
  • 二 胶粒快攻型打法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32-37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37-39
  • 第一节 结论37
  • 第二节 建议37-39
  • 参考文献39-41
  • 个人简历41-42
  • 致谢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宇;;多球训练法在高校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32期

2 周瑞琪;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唐翠霞;刘昀;郭可雷;;对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丁;第51届世乒赛女团决赛技战术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2 徐梅;关于规则演变对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影响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61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061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