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2014年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技术运用特征研究
【摘要】:跆拳道运动自从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在世界各国(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像韩国、中华台北、伊朗等国家(地区)的跆拳道技战术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为了深入了解分析奥运会跆拳道比赛技术应用情况,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南京青年奥运会男子跆拳道在半决赛与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统计分析,旨在通过对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半决赛决赛中技术运用特征情况的对比,来探寻不同级别国际青年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运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青年男子跆拳道的训练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研究结果显示:南京青奥会中青年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半决赛决赛中主要使用的得分技术为腿法技术,在腿法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有4种技术,分别为横踢、侧踢、下劈、双飞踢,其中横踢技术仍然是比赛的核心技术和得分最主要的手段,其使用率占60%以上;主要使用的战术按攻防性质来分,其主要使用的战术为直接进攻战术、间接进攻战术、直接反击战术、间接反击战术,其中以直接进攻战术和间接反击战术为主。在所研究比赛中发现技术运用有效得分较高的是击中躯干得1分,击中头部得3分;较少的是旋转踢技术击中躯干计2分,旋转踢技术击中头部计4分,以及进攻拳和防守拳的得分,说明运动员选择难度技术较少、得分也较难,以及拳法技术在跆拳道比赛中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警告判罚最集中的赛段为第一回合和第三回合,因为第一回合和第三回合运动员往往会产生消极比赛或者是冒险抢分等行为从而出现违规动作。从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当前青年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技战术逐渐呈现出:基础技术运用频繁化;技战术高度实用化、竞技化;难度技术使用的多元化;专项能力对抗激烈化;“攻、防、反”技战术一体化的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的启示:加强基础技术的精确性;加强技术发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加强青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加强技术运用和战术运用的连接性。结合以上内容本文建议:创新跆拳道技战术体系;加强攻守转换意识;加强难度技术训练;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另外,运动员在实力均衡的情况下,正确的分配体能、合理运用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了解跆拳道运动技术运用的发展趋势,使我国跆拳道在技术训练方面更具有针对性。
【关键词】:跆拳道 青奥会 技战术 男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6.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前言12-1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
- 1.3 研究目的13-14
- 2 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14-24
- 2.1 关于跆拳道概念的界定14-15
- 2.2 相关技术概念的界定15-16
- 2.3 相关战术概念的界定16-17
- 2.4 国内外跆拳道运动技、战术的研究现状17-24
- 2.4.1 关于跆拳道技术的研究现状17-20
- 2.4.2 关于跆拳道战术的研究现状20-21
- 2.4.3 关于跆拳道技、战术整体的研究现状21-24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4-27
- 3.1 研究对象24
- 3.2 研究方法24-27
- 3.2.1 文献资料法24
- 3.2.2 录像观察法24
- 3.2.3 专家访谈法24-26
- 3.2.4 数理统计法26
- 3.2.5 逻辑分析法26-27
- 4 结果与分析27-74
- 4.1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常用技术与基础战术27
- 4.2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击打部位和分值27-28
- 4.3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典型战例技战术运用总体分析28-31
- 4.3.1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半决赛决赛技术运用总体统计分析28-29
- 4.3.2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半决赛决赛战术运用总体统计分析29-31
- 4.4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典型战例技战术运用具体分析31-69
- 4.4.1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48KG半决赛与决赛主要技战术运用分析31-38
- 4.4.2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55KG半决赛与决赛主要技战术运用分析38-46
- 4.4.3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63KG半决赛与决赛主要技战术运用分析46-54
- 4.4.4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73KG半决赛与决赛主要技战术运用分析54-61
- 4.4.5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73KG半决赛与决赛主要技战术运用分析61-69
- 4.5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及其启示69-74
- 4.5.1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69-72
- 4.5.2 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的启示72-74
- 5 结论与建议74-77
- 5.1 结论74-75
- 5.2 建议75-77
- 5.2.1 创新跆拳道技战术体系75
- 5.2.2 加强攻守转换意识75
- 5.2.3 加强难度技术的训练75-76
- 5.2.4 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76-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80-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德毅;;大连市高等院校跆拳道比赛在辽宁警专举行[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1期
2 辛静;;浅析跆拳道新规则实施对跆拳道比赛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9期
3 龚循谦;;跆拳道比赛中盲点的利用和预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李小兵;;跆拳道比赛运动员临场心理失态及调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马龙奎;;探究跆拳道比赛边角战术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2010年10期
6 陈亮;李丹;;2009年全运会女子跆拳道比赛旋转技术特征分析[J];运动;2012年01期
7 黄埔;;浅析跆拳道比赛中盲点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0期
8 王晓;;跆拳道比赛中的发声技术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年02期
9 王坤;;从跆拳道规则看跆拳道比赛[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年12期
10 刘丰;;论跆拳道比赛中的节奏[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建忠;夏凡;叶冬清;;跆拳道比赛中常用战术的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张懿范;;《跆拳道比赛规则可视化教学系统研发》[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高炳宏;李之俊;;跆拳道比赛时间结构与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张世林;杨志军;孙国友;金力;高昊;;2008北京奥运会男、女跆拳道比赛技术统计与对比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吴庆胜;;跆拳道边角技战术的运用与研究[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春 记者 侯静;我市首次跆拳道比赛成功举办[N];广元日报;2007年
2 ;跆拳道比赛项目规则要点[N];人民日报;2007年
3 宋辉;跆拳道比赛观赏性大大提高[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4 许荪敏;我市代表团收获3金[N];黄山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娄莹;三年改革创新 赛事更加完善[N];云南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崇德;跆拳道高手将在晋城过招[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7 寒路;“中国跆拳道的未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本报记者 肖苑玫;女子要快马加鞭 男子须卧薪尝胆[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通讯员 柯晓明;我市首届青少年跆拳道即将开赛[N];安康日报;2008年
10 钱炜;跆拳道亟待电子护具说话[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2014年南京青奥会男子跆拳道比赛技术运用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谯伟;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战术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3 裴广奇;2008与2012年奥运会跆拳道比赛中护具变化前后推踢技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4 任小平;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比赛女子技战术统计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任文岗;中国在世界跆拳道比赛中得分技术的统计与比较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肇云;跆拳道比赛中步法盲点的利用及预防[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7 程龙;扬州市少儿跆拳道比赛中常用腿法的得分情况与出腿时间的分析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8 门陆;跆拳道电子与普通护具对侧踢技术使用情况的比较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年
9 黄世昌;世界跆拳道联盟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刘慧星;北京市中学跆拳道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07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0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