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青岛市区高一学生体质状况与促进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5:18

  本文关键词:青岛市区高一学生体质状况与促进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一学生 体质状况 促进对策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体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颠覆时期。独立思想意识和个人人格逐渐形成,是人一生中身心成长的最重要阶段。现行的高考体制,社会及家长给予孩子的思想负担,学习的压力,让他们倍感疲惫。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孩子们被迫放弃许多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因此,导致学生们顾此失彼,学习成绩没有上去,身体素质也较差。这一矛盾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性难题。论文以青岛市区11所高中(青岛一中、二中(分校)、三中、六中、九中、十五中、十六中、十七中、十九中、三十九中、六十六中)一年级学生体质状况作为研究的对象,每个学校随机抽取100人为样本,共计1100名同学。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从体测指标,同时结合问卷调查,从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师资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区高一男、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男女生生长发育的差异,男孩身体的心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女孩;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表明,女孩的坐位体前屈优于男孩,也就是说女孩的柔韧性相对好一些,这与男、女先天的生理结构以及肌肉构成有一定的关系。除此项目以外,男孩的身体素质水平均比女孩高,并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影响青岛市区高一学生体质状况的因素:学生的自身因素,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不够,从主观意识上对自身体质的关注程度不够,学习压力大,膳食搭配不合理,睡眠少。家庭因素,相对于家长在学生文化课学习以及智力发展的投入,体育投入明显不足,且持不支持态度。学校的因素中,体育课被占用;教学内容不合理;由于学习时间紧张,课外的运动仅仅成为一个口号;个别学校,缺少必备的体育场地器材。师资因素,教师素质需整体提高;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存在重技术技能轻身体素质的现象,对提高学生体质尤其是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重视不够;年轻化、学历层次分布不均衡、专业职称层次有待于提高;随着工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恶化包括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应试教育,让家长和学校重成绩,轻体育;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学生高能食品摄入过多,导致学生肥胖率较高;生活方式中,睡眠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由此,本文提出促进对策: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全面深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不断投入资金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学生体育场所硬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加强学校的饮食管理,平衡营养膳食;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正面引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关键词】:高一学生 体质状况 促进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49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引言13-16
  • 1.1 选题依据13-14
  • 1.1.1 我国中学生健康素质的持续下滑严重影响我国体育强国梦13
  • 1.1.2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加强身体素质的关键阶段13-14
  • 1.1.3 青少年体质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14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6
  • 1.2.1 研究的目的14
  • 1.2.2 研究的意义14-16
  • 第2章 文献综述16-19
  • 2.1 体质概念概述16
  • 2.1.1 体质16
  • 2.1.2 体质的操作性定义16
  • 2.2 国内外关于体质研究概况16-19
  • 2.2.1 国外对于体质的研究16-17
  • 2.2.2 国内体质的研究17-19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1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方法19-21
  • 3.2.1 文献资料法19
  • 3.2.2 访谈法19
  • 3.2.3 问卷调查法19-20
  • 3.2.3.1 问卷的设计19
  • 3.2.3.2 问卷的效度、信度检验19-20
  • 3.2.3.3 问卷的发放回收20
  • 3.2.4 实验测试法20
  • 3.2.5 数理统计法20-21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1-38
  • 4.1 对青岛市区高一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21-26
  • 4.1.1 身体形态分析21-22
  • 4.1.2 身体机能分析22-23
  • 4.1.3 身体素质分析23-26
  • 4.1.3.1 立定跳远23
  • 4.1.3.2 坐位体前屈23-24
  • 4.1.3.3 50 米24
  • 4.1.3.4 女生800米和男生1000米24
  • 4.1.3.5 引体向上24-25
  • 4.1.3.6 仰卧起坐测试结果分析25-26
  • 4.2 影响青岛市高一学生体质状况的因素分析26-38
  • 4.2.1 学生自身因素分析27-30
  • 4.2.1.1 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分析27-29
  • 4.2.1.2 学生的生活方式变化因素29-30
  • (1)学生的睡眠因素29
  • (2)学生饮食因素29-30
  • 4.2.1.3 学生学习压力因素30
  • 4.2.2 家庭因素分析30-31
  • 4.2.2.1 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认识态度分析30-31
  • 4.2.2.2 家长对学生发展的经济投入分析31
  • 4.2.3 学校因素分析31-34
  • 4.2.3.1 体育课对学生体质的影响31-32
  • 4.2.3.2 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的影响32-33
  • 4.2.3.3 场地、器材对学生体质的影响33-34
  • 4.2.3.4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的影响34
  • 4.2.4 师资因素分析34-36
  • 4.2.4.1 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影响34
  • 4.2.4.2 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影响34-35
  • 4.2.4.3 体育教师专业职称层次的影响35-36
  • 4.2.5 社会因素分析36-38
  • 4.2.5.1 生活环境因素36
  • 4.2.5.2 应试教育因素36
  • 4.2.5.3 经济因素36
  • 4.2.5.4 生活方式因素36-38
  • (1)作息时间不规律36-37
  • (2)不健康饮食方式37
  • (3)缺乏运动37-38
  • 第5章 结论与促进对策38-42
  • 5.1 结论38
  • 5.2 促进对策38-42
  • 5.2.1 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全面深入实施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38-39
  • 5.2.2 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39-40
  • 5.2.2.1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意识39
  • 5.2.2.2 强制性手段落实减少学生课外负担,丰富课余体育,确保锻炼时间39
  • 5.2.2.3 理论结合实践,上好体育理论课,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39-40
  • 5.2.3 不断投入资金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场所硬件40
  • 5.2.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40
  • 5.2.5 加强学校的饮食管理,平衡营养膳食40
  • 5.2.6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正面引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40-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A45-46
  • 附录B46-49
  • 附录C49-52
  • 作者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新新 ,彭春政;中学生体质状况的对比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2期

2 晁岳刚;;对我院近几年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杜文;刘斌;张擎;赵志伟;;内蒙古医学院学生体质状况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年04期

4 宋顺;马晓丹;;山西省与陕西省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3年03期

5 商学义;王健雄;;关于我校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报告[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6 古朝昆;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3期

7 张迎修;山东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十年对比分析[J];中国校医;1999年04期

8 郑颂平!610031,李宏图!610031;大学生体质状况的预测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04期

9 张又新;陕西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杨红华,张玲;深圳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J];中国校医;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凌;张雪琳;何玉秀;;河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状况变化对比分析[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董彬;马军;;2010年青海省汉族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型厚;夏蒂;张亚妮;孙宝;蒲克勇;;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樊蓉芸;张国梁;;高原地区7-12岁学生体质状况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5 张天成;杜晓娟;;西部地区21个少数民族18岁青年学生体质状况的环境影响因素[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健;;重庆直辖十年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7 张彦峰;;1985-2000年中国乡村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苏立新;周文;杨继斌;;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二十年调研结果的研究分析与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9 雷慧;;藏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任慧敏;张丹;;不同能耗水平的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菁;学生体质状况再受关注[N];人民政协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蒋廷玉;江苏学生体质状况“两头翘”[N];新华日报;2013年

3 记者 周芳;大学生体质状况堪忧[N];湖北日报;2000年

4 记者 沈沁芳;我省对中小学体育工作及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考核[N];发展导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原 见习记者 刘柳;中国大学生体质状况堪忧[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小薛邋实习生 梅蓉;无锡学生一半近视[N];无锡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杨占苍;河北学生体质状况纳入督导[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旭光;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记者魏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堪忧[N];抚顺日报;2012年

10 ;体质健康 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书利;青岛市区高一学生体质状况与促进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2 王新光;2010年吉林省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及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志辉;1985-2005年湖南省部分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王琳;上海市8-13岁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体质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惠华;广州大学2009级学生体质状况析动态分析[D];广州大学;2013年

6 陈文会;九台市小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相龙涛;鲁西南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状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苗瑞菁;1985~2010年新疆哈、柯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清泽;大连市高校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11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11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