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身体素质训练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7 14:02
本文关键词:实施身体素质训练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摘要】:健美操是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常设的一项内容,它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它横跨许多领域包括体育、艺术、文化和教育等等,可以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健美操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但体现在课堂教育中,而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里。大学生们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娱活动的时候,往往将健美操作为一个重要的选项,因此健美操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越来越多的所谓“富贵病”正在全社会各个阶层蔓延,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健美操滥觞于社会各个角落。另外,随着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在人们有了更充足的物质条件的时候,人们对美和健康的强烈需求都促使着健美操在社会大众中流行起来。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健美操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其动作造型的发展吸收了其他各类艺术舞蹈和体育艺术项目的重要成分,其表现力上又增加了体育运动所特有的爆发力,这样就在运动负荷上增加了强度,实现了对动作的调控和掌握。正是因为其所具备的这种健身与美的欣赏的完美融合使得健美操发展成一项集健身健美为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健美操之所以为广大大学生所接受,主要原因它可以自我来锻炼,自我来塑造,学生们从健美操的学习和锻炼中获得健身与健美的双重收获,不但获得了健美的形体,而且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和自信。在众多体育活动中,健美操能脱颖而出,成为对大学生极具吸引力的体育项目,变成大学体育文化活动中备受欢迎的宠儿,学生一方面身体机能在练习中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心灵能在音乐旋律下得以陶冶,使得参与健美操锻炼的学生能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获得提高和满足,一方面增强了身体素质,塑造了完美体型,一方面通过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欣赏力。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健美操能从身体素质、体型塑造和心理发展上为大学生教育提供动力。但是,连续多年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也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身体素质是维持人体的主要基本形式,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它决定着人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的高低。人们要想在运动能力上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获得一个能为运动提高支撑的身体素质。现在的大学体育课中,因为受到学校课程安排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常规的健美操教学中没有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因为这个原因不能获得健美操技能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加强的话,其运动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此,如何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促进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提高成为了研究的可选课题。本文作者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分析,统计了学生在学期内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各个数据指标,不但加深了对健美操教学中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还对学生身心方面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笔者一方面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身体的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不但对课程教学的效果会有促进提高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实现学生在健美操学习中,获得身心的双重成长和发展,这正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等研究方法。实验对象是河北农业大学2013级的两个健美操教学班的30名女大学生,将其中一个班设为实验班,一个班设为对照班,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共14个教学周。实验班在每节课的健美操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加入部分身体素质训练内容,而对照班则是按部就班的教授健美操的动作和进行相关技术的复习、练习。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实验班学生的健美操测试成绩要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学生。(T=2.21,P0.05)。2.实验班学生在身体素质的测验中要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仰卧起坐、50米跑以及坐位体前屈三个项目上。(T仰=2.39,P0.05;T坐=2.22,P0.05;T50=-2.55,P0.05),而在立定跳远和800m跑成绩上虽有提高,但是显著性不明显。3.实验结束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的五项身体素质均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虽有提高但不具显著性水平。结论:1.身体素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健美操的成绩,主要是通过改善健美操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动作节奏得以提高的。2.身体素质五项测试指标的提高得益于课上的专门身体训练,应该在健美操教学课程中增加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并适当提高比重。3.800m成绩的好坏对提高健美操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31.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敏;阿英嘎;;不同级别的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2 董新军;张玉秀;;探究式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海燕;;山东省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开展现状调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3期
4 赵敬国;庞淑娟;;不同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5 江玉华;;健美操与慢跑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干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曾芊;赵大亮;;元认知训练方法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苟清华;王诚;杨军;;“三自主”分层教学模式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健美操教学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冯道光;;广州市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2期
9 王淑英;范红哲;刘志红;;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冯晓辉;;辽宁省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152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5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