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0 22:08
本文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专修学生 综合能力 培养途径
【摘要】:田径专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才能在严峻的社会竞争中立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的时间,将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文以社会需求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的深入分析,剖析田径专修课程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性的提出了田径专修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途径,并进行个案研究,探索田径专修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目标主要是以学生掌握田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备田径教学、指导业余田径训练以及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能力为主的课程培养目标。2.近年来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总学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3所院校总学时在500学时以上、4所院校在400学时以上、分别各有2所和1所院校在300和200学时以下。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最高576学时,天津体育学院最低192学时。3.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构成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为理论教学内容、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构成,另一种为理论教学内容、技术教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有6所院校田径专修课程教学内容是由三个方面类别构成。4.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教学实践内容所占课程总学时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吉林体院、成都体院和上海体院3所院校,分别占课程总学时的23.4%、18.3%和11.4%;沈阳体院教学实践内容所占课程比重最低为4.2%。5.各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开设的学期和具体实践内容所占学时上差异较大;分别有66.7%的院校安排设计了教案的撰写;50%的院校有编排及裁判操作实验、教法实习、科学研究能力;33.3%的院校有说课实验、准备活动教学实验、制定训练计划并实施环节;16.7%的院校有中小学体育教学模拟实验、田径基本技术及训练手段演练的实践教学内容。6.在开设有教学实践环节的6所院校中,5所院校将实践考核的成绩纳入到课程总成绩,1所未纳入到课程总成绩;各院校所开设的教学实践内容不同,每学期教学实践考核成绩所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也不尽相同。7.田径专修课程设置的教学实践内容不能较好满足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全面和实践能力评价不够完善是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田径教学能力、指导田径训练能力、指导健身能力、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科研能力5个纵向能力指标和29个横向能力指标。9.通过课内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优化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课外组织各种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与考核、创建田径实训俱乐部的课内外一体化的途径培养田径专修学生的综合能力。10.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培养后,学生自评和教育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结果一致,田径专修学生的综合能力处于较好以上水平,说明构建的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途径是有效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4
,
本文编号:1168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6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