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19:10

  本文关键词: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社会组织 从业人员 组织认同


【摘要】: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人民群众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也更加凸显。作为联结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体育社会组织在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社会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而组织认同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但是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组织认同研究较为少见,考察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着力提升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组织认同,进而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显得迫切重要。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安徽、山东、江苏、上海、宁夏6省市的部分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为实证调查对象,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处理,旨在考察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提出可参考的建议。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中性别、有无相关体育职业资格证书、职级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自我效能感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人际自我效能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公众职业形象感知、自我职业形象感知对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自我职业形象感知在公众职业形象感知影响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过程中,重视女性从业人员作用,同时使男性从业人员获得较高的满意感、提升男性从业人员组织认同度;鼓励从业人员参与体育技能理论的学习,考取体育资格证书。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重视组织从业人员自信心和健康积极的心态;体育社会组织在培育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体育社会组织公众形象的塑造,关注组织声誉、声望,形成体育社会组织良好的公信力,同时,给予组织从业人员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尊重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工作和理想,发挥组织成员的专长,根据其优势分配适合的工作,尽力满足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提升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公众职业形象感知和自我职业形象感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曙光,陈胜春;浅析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 方曙光,刘基;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的辨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陈光伟;;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年04期

4 邹师;;体育社会问题与举办奥运会稳定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年04期

5 黄彦军;;社会转型与体育社会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仇军;钟建伟;;论体育社会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何丽花;;体育社会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辨析[J];运动;2009年03期

8 刘魏淘;;公共领域视野下的体育社会管理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9 陈芳;袁建伟;;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年02期

10 李树怡;我国现阶段体育社会系统与结构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孔川川;;公共领域视野下的体育社会管理探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2 王力男;;我国体育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王晓红;;城市化进程中的体育社会管理探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马卫平;刘云朝;;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创新性研究的障碍分析及路径选择[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文海燕;崔树林;;上海市居民终身体育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吕巍;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发挥体育社会组织正能量[N];人民政协报;2013年

2 刘敏 徐志胜;创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3 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构建上海体育社会组织新格局[N];联合时报;2014年

4 记者 廉洁;赤峰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体育科研基地[N];赤峰日报;2010年

5 朱贻军;江阴市全民健身节昨启动[N];江阴日报;2011年

6 记者 曹_g;协商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李雪颖;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N];中国体育报;2014年

8 平萍;全民健身项目招标有新意[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记者 吕巍;“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专题调研座谈会在武汉召开[N];人民政协报;2013年

10 ;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建议[N];人民政协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曙光;对我国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晓微;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何君;滨州市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曹旭;沈阳市体育社会组织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5 刘丹青;体育公共服务视角下西安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6 高文瑞;新疆体育社会力量评价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米晓桐;银川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8 朱忠梁;新时期山东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9 丁国峰;体育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石慧;以审美文化的视角解读体育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0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90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