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特征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02:03

  本文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特征分析与专项训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背越式跳高 过杆技术 运动生物力学 专项训练


【摘要】: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及原理深入研究背越式跳高运动中人体跃过横杆的过程。着重分析人体过杆时身体运动的方向、角度、空中身体动作变化的规律。选取当今我国现役国际健将级的跳高运动员张国伟、王宇、黄海强、王臣四人在跳高过杆的整个过程中身体运动的参数和技术特点,从文献中摘取出与过杆运动相关的数据参数作为参照标准。并选取陕西师范大学四名高水平跳高运动员钟亚权、李晓昭、胡君峰、张旭进行试验和测量,获取过杆过程中的时间、空间、时空参数并行统计和分析,为深入探究人体在跳高运动过杆时的身体运动提供有效的依据。重点收集和分析运动员在过杆过程中身体各环节过杆瞬时时间、背越式跳高中各个高度值、腾起角、和重心最高点与横杆水平距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去运动员自身差别(身高、体重、专项素质等因素)以外仅从过杆技术环节的角度分析,我校四名运动员在过杆时身体各部位的夹角、H2的利用率和H3指标相差较大。这说明两组队员在过杆技术的引臂、背弓形成、和收腿等技术上存在差距,提取出国家队四名运动员过杆技术的优点作为参考标准。本文着重分析两组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并对比差异寻找出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动作,并设计与过杆技术相似且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训练手段。结论:1:李晓昭H1值最大钟亚权的最小钟亚权的H2最大李晓昭和胡君峰的最小钟亚权的H3最小其他运动员相差不大钟亚权和张旭的高度利用率最高胡君峰的最小。2:胡君峰的腾起角最大钟亚权最小,其他两位运动员的腾起角度相差不大,李晓昭、胡君峰的身体重心与横杆的水平距离最大王钟亚权最小,李晓昭和张旭在过杆瞬间身体重心最高点以越过横杆出现在横杆的后方,其余运动员重心最高点在横杆的前方。3:张旭在腾空过杆时背弓动作不充分,胡君峰在腾空过杆时头部右转没有做到后仰。4:本文四名跳高运动员没有充分利用手臂的摆动来提高过杆效率。建议:1:在背越式跳高过杆过程中,头部充分的后仰动作能够带动身体使身体获得最大的绕身体额状轴转动的力,李晓昭、胡君峰应通过蹦床练习来加强身体在空中感觉。2:手臂摆动能够使人体形成两轴一杆的效果,本文实验组四名运动员在过杆时没有充分利用手臂摆动来提高过杆效率。在蹦床训练中加强手臂动作的训练,提高过杆效率。3:在杆上的背弓形成的身体补偿性运动能够增加过杆的空间,本文四名研究对象均需加强身体柔韧性的训练充分发挥身体的补偿性运动效应。4:设计针对形成背弓时参与髋关节的伸展、膝关节的屈、躯干的稳定肌群训练手段,加强实验组四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提高过杆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国强,吕乙林,董广新,胡耿丹;背越式跳高抱膝滚翻过杆技术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2 何涛;;背越式跳高“两轴一杆平行”过杆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惠艳;韩永博;;背越式跳高人体旋转的角动量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惠玲,张春美,唐德伟;背越式跳高杆上动作分析——试论H=H_1+H_2-H_3公式的准确性[J];辽宁体育科技;1998年05期

5 林明祖;;背越式跳高中自转和补偿性运动对过杆的影响[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太山;对现阶段中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部分训练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郭玮;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跳高成绩的相关分析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3 薛富东;世界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3H-H_4数学模型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双双;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98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198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a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