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进攻技战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8 14:02

  本文关键词: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进攻技战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世界杯 德国队 进攻技战术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常规的技战术统计方法,在综合了多位学者和足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然后制定出相关的统计标准。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的进攻技战术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了解当前德国队进攻的技战术特征。从而揭示出德国队进攻技战术的优势及世界足球进攻技战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教学工作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而提高我国足球的竞技水平。通过研究结果表明:1.在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上,德国队在比赛中主要采用的阵型是4-3-3。在面对不同的比赛对手和不同的比赛形势上,德国队也采用4-1-4-1、4-2-3-1等阵型。2.德国队射门的主要区域在C2和C5区,其中以抢点直接射为主要的射门手段,其次是接球调整射门和运球突带射门。德国队传球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其中中场是德国队传球次数最多的区域,成功率也是最高的,还有中传是传球次数最多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德国队队前场的突破次数要高于中场,但是,中场的突破成功率要高于前场。一对一突破上,德国队队保持着较高的突破率。德国队整体默契配合,在跑位上灵活、多变,给对手造成了极大的威胁。3.德国队传切配合的运用次数最多,其次是二过一配合,交叉掩护运用的较少。德国队中路进攻的次数和成功率都要高于边路进攻,阵地进攻的次数要多于快速反击,但是成功率要低于快速反击。德国队进攻时保持着优势,获得的角球和任意球较多。平均每场比赛攻入罚球区和攻入前场30米的次数上,德国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4.与对手同场竞技进攻战术能力对比上,德国队每场比赛在传球、射门、获得任意球、攻入罚球区和攻入前场30米的次数上,保持着优势。随着比赛进入淘汰赛,德国队获得的角球次数逐渐减少。在界外球上,德国队优势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文才;;一九八三年南宁国际游泳邀请赛综述[J];体育科技;1983年02期

2 ;对民主德国队的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1983年Z3期

3 徐叶炯;;德国队保住了奥运会第三位[J];中国体育科技;1992年Z1期

4 大话先生;为德国队出谋划策[J];足球世界;2005年21期

5 ;世界杯最后瞬间[J];当代体育;2006年29期

6 付丽;;长发飞扬,弗林斯[J];足球俱乐部;2007年10期

7 叶宗勇;;成果展示[J];足球俱乐部;2007年18期

8 ;德国队,在奥运会前复苏……[J];乒乓世界;2008年07期

9 ;中国1比1德国[J];当代体育;2010年15期

10 申竹君;世界亚军——德国制造[J];乒乓世界;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唱国歌遭上下斥责,德国队再陷舆论风暴[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乔父邋吴一迪;“小猪”大嘴吃“葡萄”[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记者 唐志强 郭洋;“隐私买卖法”在德国惹争议[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4 本报记者 林剑;德国足球的技战术革命[N];中国体育报;2014年

5 王殿才 付强;德国队输给了疲劳[N];中国体育报;2006年

6 邢巍;“这个冠军就像及时雨”[N];中国体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东;德国足球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4年

8 陈晓玲;德国商家才是“真正的冠军”[N];国际商报;2006年

9 陈均;德国战车背着8年耻辱“泄愤”[N];东方早报;2008年

10 记者 林惠芬;罗队本可以战胜德国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童晨;2014年男子足球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技战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昭成;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攻防技战术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3 张抒;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德国队进攻技战术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4 程明鑫;世界杯德国队进攻战术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0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00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