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现状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现状研究
【摘要】:社区的发展是城市化日益繁荣的典型表现,在城市化背后随之带来的是社区资源的紧缺,就目前来看社区体育资源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它们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让更多的体育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诸多学者从丰富的高校体育资源角度出发寻找挈机,希望将高校的体育资源社区化,建立一个平台在满足学生体育资源需求的同时服务于社区居民,这已成为当前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在此前提情况下,本文借鉴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吉首大学体育专业教育专业人才为调查对象,研究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参与地方社区体育服务的现实状况,以探究如何利用高校专业人才资源为地方社区提供最佳的体育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进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有效发展。本题通过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参与率较低。男生参与数量高于女生,以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为主体,提供服务指导的项目依次为篮球、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专项等。2.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指导的时间以晚上时间段居多,其持续时间符合锻炼需求。参与服务的地点主要以距离吉首大学较近的沙子坳社区、洞河社区、乾州古城社区等为主要社区,体育服务指导的场地大多为社区内的健身俱乐部和学校操场。3.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体育竞赛活动组织与管理、健身技能指导,而场地与器材管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相关方面的服务指导的较少。4.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组织形式以自发参与型为主,社区计划组织、学校计划组织和民间团体邀请组织的参与形式较少。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动机依次为:社会实践体验、锻炼自己胆量、以赚取零用和提升技能。5.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组织形式以自发参与型为主,社区计划组织、学校计划组织和民间团体邀请组织的参与形式较少。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动机依次为:社会实践体验、锻炼自己胆量、以赚取零用和提升技能。6.影响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因素依次为:参与社区体育服务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时间难以保障、和缺乏有效组织和实践课程形式单一。影响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因素有:1.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专业服务实践有待提高;2.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意识淡薄;3.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时间难以保障;4.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缺乏有效组织5.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课程形式单一。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1.多层次开展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能力;2.建立吉首大学与社区有效组织,创造“共赢”的局面;3.调整综合测评分值设置,保持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参与率;4.发挥体育教师社会人角色,提高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G8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华;试论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及作用[J];体育函授通讯;2001年04期
2 张莹,周孟祥;论社区体育服务[J];山东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3 李井平,徐学慧;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东亚;;论社区体育服务的三重本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年Z1期
5 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年03期
6 陈瑞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2期
7 徐艳玲;刘敏;;试论新时期社区体育服务[J];社会工作;2005年09期
8 吴耘;;论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有序化发展——兼论社区体育服务的概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志坚;王磊;;论新形势下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发展中的困惑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申存生;;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定位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国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社区体育服务情况的调查分析[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招惠芬;;广东佛山社区体育服务现状分析与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润斌;刘莉;;论社区体育服务的三重本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史维;;上海市社区体育服务供求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唐新江;;贵阳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姚武;赵文杰;;上海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建国;;活性化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纪娟丽;社区体育服务中心:让体育服务民生给力幸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卢苇;社区体育服务中心受专家肯定[N];中国体育报;2011年
3 卢苇;社区体育服务中心解决群体发展短板[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卢苇;社区体育服务中心推出积分计划[N];中国体育报;2011年
5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N];中国体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国荣;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云;北京市基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王晓云;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张琼;上海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巧;长春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5年
6 庆贺琴;郑州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张亚君;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8 任丽苹;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现状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9 鲁松涛;社区体育服务信息化发展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e,
本文编号:1236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3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