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研究
【摘要】:我国体育产业刚刚起步,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相关组织以及相关法规政策并不完善,各项要素尚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未来经济潜力巨大。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业态,发展程度高低也就决定了一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近几年,得益于政策红利的竞赛表演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诸如:民间引资能力薄弱、体育赛事转播权垄断等等。反观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颁布政策来解决竞赛表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整个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因此,我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引领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与竞赛表演业有关的政策文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找出现今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文本的主要特征,主题内容变化的特点,通过对已颁发的文本进行分析,反思优化政策文本内容的途径,主要从问题和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1.体育竞赛表演业概念是指:向社会提供以体育竞技和体育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型产品的组织机构和活动的集合;竞赛表演业政策概念是指: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特定的时期内影响竞赛表演业发展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2.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的历史进程主要分为:萌芽阶段(1978—1995)、起步阶段(1995—2010)、快速发展阶段(2010—至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体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影响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演变的驱动力。3.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文本的特征为:政策数量变化呈现爆发式增长与阶段性增长相结合;政策文本制定主体的多样性与政策主体间的“弱协作性”;政策文本多规章性手段少法规性手段;政策主题与主体的交互反应出政策内容的层次性。4.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内容变化的特点:政策战略体系与国家发展主题的一致性;政策内容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对竞赛表演业活动范围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竞赛表演业赛事审批制度逐步走向规范;赛事市场供给从以奥运为核心向品牌赛事转变。5.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策内容的针对性依旧不强;政策结构体系不完善;政策法律效力偏低;部分政策具有重复性与滞后性的现象。主要的发展对策有:注重政策内容的时效性,加强政策内容的针对性;完善政策的结构体系,体现政策的阶段性;加强政策法律效力,规范竞赛表演业市场。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良君;周西宽;;上海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理论与方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姚芹;;体育竞赛表演业持续给力[J];环球体育市场;2010年06期
3 应继华;沈锡昂;康志辉;;浙江省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年01期
4 兰诚;;竞赛表演业聚集效应与城市发展——以南宁市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05期
5 程华;戴健;;都市圈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策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吴兴盛;章翔;;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功用与发展策略[J];运动;2013年16期
7 孙凌云;;组织视角下我国竞赛表演业发展探究[J];现代交际;2013年12期
8 孙文静;;北京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年07期
9 曹晓东;;盐城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10年09期
10 陈云开;中国竞赛表演业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方式的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一然;刘炜;;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与文化表演业的若干差异[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周良君;陈小英;周西宽;;政府在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上海市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康志辉;陆亨伯;;“点-轴”理论及其在浙江省体育竞赛表演业空间结构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4 徐一然;刘炜;;体育竞赛表演业与文化表演业的若干差异性分析——以上海为例[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5 支强;;基于山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优化布局的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黄璐;吴新宇;;论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模式建立的根本[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雨佳;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政策引导 体育竞赛表演业应打造品牌[N];中国体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邓宇;有望进入体育产业[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崔圢圢 邓宇;企稳回暖——体育产业的新现实[N];中国体育报;2009年
4 记者 刘浩;体育产业,,故事该从哪儿讲起?[N];舟山日报;2011年
5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 顾灏宁;发展体育产业 加快转变方式(下)[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记者 姜晓凌 见习记者 王毅俊;做大做强上海体育产业[N];上海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世让 马敏;“有形之手”能做什么[N];中国体育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邓宇;整体向上 后劲很足[N];中国体育报;2013年
9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系主任 韩复龄;北京八大产业将从奥运会受益[N];西部时报;2008年
10 天天;体育产业“四大派”[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骆雷;体育强国建设中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涛;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竞赛表演业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李章龙;博弈论在我国竞赛表演业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兰诚;广州市发展竞赛表演业先导项目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康志辉;体育竞赛表演业区域布局的优化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74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7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