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落点预判的启动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落点预判的启动效应研究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乒乓球专项运动员对来球落点预判的认知加工方式,比较他们与普通大学生在启动项视频不同播放长度下启动效应的差异,探索启动项视频的播放长度对乒乓球专项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来球落点预判认知加工的影响。研究采用专家-新手范式和启动范式,运用时间遮蔽技术对20名乒乓球专项运动员和21名普通大学生乒乓球来球落点的预判过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对两组被试的选择反应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专项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选择反应时上无显著差异(P0.05),从而证实两组被试的选择反应时对随后的实验无任何影响。接下来进行正式实验,实验材料包括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启动刺激为一段乒乓球发球视频,被试可以从视频中获取有关球落点的线索,根据视频截取长度的不同,分为t1(乒乓球与球拍接触前4帧)、t0(乒乓球与球拍接触瞬间)和t2(乒乓球与球拍接触后4帧)三种情况。目标刺激为分成九个区域类似于乒乓球桌面的图片,并且其中某一个区域与其它八个区域的颜色不同。实验要求被试对目标刺激作按键反应,记录所有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研究结果如下:(1)乒乓球专项运动员,在三种不同的启动项视频长度条件下,存在明显的启动效应。他们在启动项与目标项一致时的反应时都要快于不一致情况。并且在启动项视频长度t0和t2时,乒乓球专项运动员在启动项与目标项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的启动效应差异极显著(P0.01)。(2)普通大学生,在三种不同的启动项视频长度条件下,在启动项与目标项一致时的反应时要快于不一致情况。但是只有在启动项视频长度为t2时,存在启动效应,启动项与目标项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启动效应差异显著(P0.01)。(3)在乒乓球专项运动员组,启动项视频长度主效应不显著(P0.05);而在普通大学生组,启动项视频长度主效应显著(P0.05)。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在没有外显预判任务条件下,乒乓球专项运动员会自动利用先前情境中的信息来对球的落点做出预判,实验中的乒乓球发球视频明显影响了运动员对目标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显著,运动员球路预判可能是无意识的,为无意识理论提供依据。(2)启动项视频长度并没有影响乒乓球专项运动员对目标项的反应,对启动效应也无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对运动员来说,启动项的视频长度不会影响运动员来球落点预判加工。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晶;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调控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亢晋勇,柴志铭;论乒乓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3期
3 陈华建;;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启蒙阶段训练的几点看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04期
4 刘欣华;吴文侃;刘旭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张桂珍;;对乒乓球运动员反应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6 潘波;;略论新规则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0期
7 马丽;;浅谈乒乓球运动员步法移动的教学方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李铁;陈曦;;乒乓球运动员意识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李向韶;;浅析11分制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10 周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意识培养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於竞;;关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智力状况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周百之;张丽珠;沈爱如;;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某些心理机能的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3 钟霞;;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空间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肖丹丹;苏丕仁;;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三维力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李安民;张玉慧;;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判断发球旋转过程中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熊志超;;乒乓球运动员以弱胜强案例心理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赵军南;魏然;;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发抢段的技战术诊断[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海辉;刘雅玲;;浅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从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及心理素养谈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赵世勇;喻晶;;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张媛;苏丕仁;蔡学玲;;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庆达;“拉弧圈球”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原型[N];中国集邮报;2013年
2 黄满通;三大亮点[N];中国集邮报;2013年
3 通讯员 常宣;市政府表彰奖励王皓[N];长春日报;2008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自觉践行“人文奥运”的理念[N];光明日报;2008年
5 符信;混泳乒团夺金 粤将再立新功[N];南方日报;2008年
6 李春耕;省体育局:抓住“促”字出成果[N];山西日报;2005年
7 赵光军 本报记者 梁耀予;全市职工乒乓球赛昨日开幕[N];绵阳日报;2014年
8 记者 汤一原;十二届全运会北京团成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刘小明;欧洲选手为何惨败[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雷震宇;大庆体育刷新二十五年纪录[N];大庆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李今亮;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徐立彬;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4 孙葆刚;我国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现状与评价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厉彦虎;乒乓球运动员颈椎病发病规律及其与运动特点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王丽岩;运动信息模式结构特征及中枢加工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李擎;乒乓球运动员平衡训练效果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质、临场应对和失败应对方式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姜鹏;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
本文编号:1283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8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