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16 12:32
本文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的实验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排球 人体核心区 肌肉力量 表面肌电 训练方法
【摘要】:现代竞技排球比赛争夺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排球现代运动的发展,我国排球界高度重视运动员体能训练,在我国提出的新的排球训练指导思想,即“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加强体能”,首次将加强体能训练纳入排球训练“指导思想”中。当前,国内外体能训练理念、训练方法手段快速发展与更新,在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面,尤其是近年来,在注重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人们对人体核心区肌肉力量训练、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逐渐认识、重视,并在力量训练中广泛运用,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排球运动技术特点与对人体核心区力量的要求,国内排球教练员们都在寻找科学的、合理的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本研究采用16通道ME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对排球运动员分别完成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五项基本技术动作时人体核心区肌肉表面肌电数据进行采集,明确排球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五项基本技术人体核心区肌肉的工作特点,以及针对排球五项基本技术,对所设计的人体核心区肌肉练习方法进行表面肌电数据的采集,通过肌电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人体核心区肌肉练习方法与排球五项基本技术动作的人体核心区肌肉用力一致,为进行排球项目人体核心区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教练员据此举一反三,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人体核心区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减少运动员的伤病出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1、在完成排球跳发球动作过程中,人体核心区各肌肉力量贡献率依次为,腹外斜肌、僧帽肌、多裂肌群、腹直肌、背阔肌、竖脊肌;其中腹外斜肌、僧帽肌、多裂肌群为最主要发力肌肉。2、在完成垫球动作过程中,人体核心区各肌肉力量贡献率依次为,僧帽肌、多裂肌群、竖脊肌、腹外斜肌、背阔肌、腹直肌;其中僧帽肌、多裂肌群为最主要发力肌肉。3、在完成传球动作过程中,人体核心区各肌肉力量贡献率依次为,僧帽肌、多裂肌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背阔肌、竖脊肌是人体核心区域中的发力肌肉;僧帽肌为最主要发力肌肉。4、在完成扣球动作过程中,人体核心区各肌肉力量贡献率依次为,僧帽肌、腹外斜肌、多裂肌群、背阔肌、腹直肌、竖脊肌;其中僧帽肌、腹外斜肌、多裂肌群为最主要发力肌肉。5、在完成拦网动作过程中,人体核心区各肌肉力量贡献率依次为,僧帽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多裂肌群、背阔肌、竖脊肌;其中腹外斜肌、多裂肌群、僧帽肌为最主要发力肌肉。6、通过肌肉表面肌电测试,所设计的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直臂单脚支撑、平衡垫上抛实心球、平衡垫上跪撑头后抛实心球等方法,可做为提高排球跳发球和扣球人体核心区专项力量训练方法。7、通过肌肉表面肌电测试,所设计的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俯卧瑞士球转腰、仰卧提臀、平衡垫弓步蹬地等训练方法,可做为提高垫球和传球人体核心区专项力量训练方法。8、通过肌肉表面肌电测试,所设计的人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方法:单膝跪瑞士球上体侧屈、平衡垫上屈臂俯卧两点支撑、两腿压球单肘支撑等训练方法,可做为提高拦网人体核心区专项力量训练方法。9、排球五项基本技术人体核心区表面肌电测试结果,与我国排球后备队伍教练员对排球五项基本技术人体核心区肌肉发力情况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瑞元,卢鼎厚;极限负荷斜蹲过程中股外肌肌电信号变化及针刺和静力牵张对其恢复过程的影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2 高峰;马楚虹;;表面肌电在攀岩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刘爱杰;李少丹;;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年03期
4 尹吟青;高强;王瑞元;王南;董建明;;坚持马步站桩过程中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J];体育科学;1985年02期
5 吴小鹰;侯文生;郑小林;许蓉;彭承琳;;腕长伸肌表面肌电与握力大小的相关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08期
6 李青青;吴宗耀;罗利平;;表面肌电图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全清;青年男子网球运动员主要动作的肌电分析与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6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1296046.html